世人皆說君王無情,圍墻里的人想出去,圍墻里的人想進來,只隔著一堵高高的圍墻,那便是兩個世界。
或許世人都在想,既厭倦朝堂的爾虞我詐,何不卸下權欲去過自己向往的生活?
但這世間的事從不是幾句簡單的話便能說得清楚的,能達到灑脫淡然者寥寥無幾,不爭不搶,無欲無求,那只不過是期待一次次落空后的自我釋懷罷了。
既行走于紛擾雜亂的人世間,便逃不脫人世的七情六欲。
太子李岱的生母并非是張皇后,他的生母是個小園子里的戲子。
那年杏花微雨,化作普通人的君王誤闖了戲園子后院,只見杏花下立著個明艷動人的清純姑娘,姑娘的天籟之音,驚艷的長廊佇立癡望的君王。
姑娘在杏花樹下練得專注入神,絲毫沒有察覺到朝著她緩緩走來的君王。
當姑娘抬頭的那一剎那,正好對上了君王那雙柔情似水的深邃眸子。
你叫什么名字?
姑娘心神一亂,并未回答來人的話,便落荒而逃。
君王彎下身子拾起姑娘落下的發簪,捧在手心凝神觀望,姑娘清麗的臉刻在了他的心底。
此后,每每到了姑娘登臺唱戲的日子,總會在二樓雅間瞧見那一抹身影。姑娘唱得好時,滿院子的掌聲卻唯獨不見角落里的那個人樂,姑娘唱錯了詞,遭人漫罵時也不見那人皺眉。
姑娘不禁想道,這可真是個奇怪的人,定也是個同她一樣孤獨的人。
終于那日兩顆孤獨的靈魂相識相愛,成了彼此的慰藉。
煙雨朦朧的時節,君王常常坐在檐下聽姑娘彈琴,那綿延的琴聲如同姑娘對君王深深的愛戀,可姑娘不知她的良人是何身份,如若他早些告訴姑娘一切,那她是否還會愛得那般奮不顧身?
而往往現實總是不盡人意,君王不得不在姑娘和王位之間做個抉擇。他愛姑娘,可他更愛王位。
姑娘誕下一子沒多久便抑郁而終,君王將那孩子養在張皇后殿里,小小年紀封了太子,大概是君王想彌補對姑娘的歉疚。
君王這一生似乎愛過許多人,世間久了,他自己也分不清究竟何謂愛,漸漸的他也忘記了那年杏花下唱戲的姑娘。
張皇后膝下只有一女,名為清羽,是大唐最受寵的公主。張皇后原本還有個兒子,但小皇子兩歲時遭人毒害,徹底的離開了她。
小太子不過半歲大便被送到了張皇后身邊養著,張皇后對小太子平淡如水,說不上苛責卻也不算親切,衣食起居一應安排妥帖,從未給過小太子母親的關懷。
那時小太子總以為母后之所以對他嚴厲,是因為自己是太子,是將來的君王。可不知為何,他總是感覺母后瞧他的眼神和瞧清羽妹妹的眼神不一樣。
其實旁人都不知道,每當小太子瞧見母后將清羽妹妹摟在懷里時,他有多羨慕。
他以為只要自己夠努力,母后也能夸一夸他,所以他每日早起背書,不論寒暑。可當他背完一整篇治國論時,母后臉上并無半分欣喜,甚至眼底毫無波瀾。
直到有一天,小太子從宮人那聽到了自己的真實身世,他才懂得為何這般努力討好母后,卻從未見她笑過。
自此小太子似乎是變了個人,他的性情變得暴怒無常,也不再對張皇后百般討好,甚至意外的迷上了聽戲。
聽得不過癮,他便給自己畫上戲子妝容,有模有樣的學著戲子唱跳起來。一時之間太子府鶯歌宴宴,最終傳到了君王耳朵里。
君王這才想起似乎已經許久未見太子來請安,又聽到大臣們的諫言,便將小太子傳喚到了大殿上。
遠遠地,君王似乎瞧見了當年杏花微雨相識的姑娘,他驚慌而起,緊緊地盯著那一抹明艷的身影,而來人正是戲子裝扮的小太子。
君王震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