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之大,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
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學生舉行大規模示威游行,呼吁“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獲得全國民眾積極響應,東北大學學生更是成為學生主力,曾有四十多人被捕,是張翰青寫信營救出獄。
但是華北的局勢危在旦夕,北平的各大高校紛紛外遷。
1936年初,東北大學遷往西安,成立西安分校。
張翰青在西安任剿總副司令,他籌資15萬元,修建校舍,并在禮堂基石上題詞勖爾多士,復我河山!
4月張翰青駕機飛抵延安會見周公,9月,正式簽訂《抗日救國協定》。
張翰青向g軍提供了大量棉花、藥品、食物,并在鄧公病危無藥可醫之際,提供援助,救于危難。此時的張翰青不但接受并學習了思想,還向第三國際提出加入z共的申請,但因其父親的原因,申請被拒絕。
10月底,姜委員長赴西安督促剿匪,張翰青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但姜卻堅持攘外必先安內,兩人大吵一架。
11月底,張翰青請纓抗戰,又遭到拒絕。
12月張翰青要求釋放七君子,并與西北軍楊湖城再次進諫,仍遭拒絕。
12月9日,一二九運動一周年,大規模群眾游行示威中,軍警開槍打傷一名小學生。群眾直接向臨潼姜委員長住處示威請愿,姜命令張翰青出面制止,必要時可以向學生開槍。
東大學生高呼“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東北軍打回老家去,收復東北失地!”等口號,張翰青趕到現場,極力勸說學生回去,并向學生保證,一周內以實際行動答復學生要求,如果做不到,你們中“任何一人都可以置我于死地”。
請愿學生們在華清池前,高唱《松花江上》,在場的東北軍將士無不落淚。
當晚,姜張二人又因學生運動大吵。姜怒道“對這些學生,除了拿機關槍打以外,是沒有辦法的!”
張翰青聽了大怒“機關槍不打日本人,反而去打愛國學生?”
姜委員長多年以來,一直與張翰青以兄弟相稱,兩人的夫人關系也情同姐妹,一直以來,張翰青對姜多有幫助,可以沒有當年東北易幟,姜的統一大業也不可能順利進行。
姜對于張翰青一直以來,還是有著戒備之心,東北軍裝備精良,實力雄厚,這次被派往西北剿匪,也是他消耗東北軍的一種心思,但是沒有想到張翰青會受到如此大的影響,“你被他們洗腦了!”
12月12日,舉國震驚的雙十二事變發生了。
沈夢昔拿著報紙,一動不動。
她早已留心張翰青近年的舉動,心中清楚,他是在西安任職期間,接觸了g軍,思想受到影響,加上他本人替父報仇、收復東北的執念,才有了今天的兵變。
只是她不明白,為什么后來張翰青非要親自送姜回到南京,是對兄長的愧疚?是逃避兩難的選擇?
直到22日,姜夫人飛抵西安,她猛然醒悟。
張翰青與宋小姐相識之時,她還待字閨中,因兩個姐夫珠玉在前,宋小姐高傲的性格,不允許自己的夫婿是平庸之輩。28歲還是云英未嫁,她與張翰青在舞會上相識,互有好感,但是她大了張翰青四歲,張又已有了夫人,兩人多年來一直保持著比較親密的友誼,后來張夫人拜了宋夫人為義母,兩家關系更進一步。
沈夢昔暗戳戳地猜測,定是姜夫人面見張翰青求情,才使他擅自釋放了姜委員長,至于親自送回南京,大概是他覺得自己的確是大逆不道,應該誠心道歉吧,又仰仗平日交情,自己也是為國為民,姜雖生日,但應該不會太過責罰。
沈夢昔輕輕嘆氣,合上報紙,歷史自有它的進程。
十天后,她的電話在深夜響起,林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