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
6月底土改,3億農民分得土地
9月,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大陸的駐軍權被徹底取消。
10月,抗美援朝開始。
而姜委員長那邊,放棄了海南和舟山,力保臺灣,并加緊軍事訓練和軍工制造,努力實現“反攻大陸”。
幾家頻頻聚會,他們雖然身在大洋彼岸,但是內心還是關切著祖國的一切。
隨著大陸一項項法令的頒布,章家幾兄弟的談話中心已經完全轉向了大陸,特別是土改,他們非常驚異于政府這樣的舉措,讓3億無地少地的農民,無償獲得了7億畝土地和生產資料,這是多么大的決心和魄力啊。
沈夢昔的平靜生活有了改變,王守卿西點軍校的校友聯系上了他,再三邀請他去軍校任教,沈夢昔持贊同意見,他不想王守卿遺憾,幾年的田園生活,也獲得了滿足,于是將農莊全部托付給了章嘉森,帶著田副官一家去了紐約。
西點軍校位于哈德遜河西岸,距離紐約80公里。
他們住著一棟三層的別墅,離軍校不遠,房子周圍有兩畝地大小的空地,圍上柵欄,開墾了屋后的土地,種上蔬菜果樹,屋前種上鮮花。
沈夢昔在一所大學教授德文,課程不多,每周有三天開車去上課,其余時間幫著韓珊妮帶帶孩子,或者侍弄一下菜園子。
日子也過得有滋有味。
沈夢昔二人一直沒有入美國籍,安德魯說可以幫忙,沈夢昔謝絕了。
他們仍以中華民國公民的身份住在美國。
1952年,韓珊妮生下了第三個女兒許嘉恬,得知還是女孩,幾欲崩潰。
沈夢昔將阿歡叫來,認真和他談了幾個小時,讓他不要有壓力,生男生女都是許家的孩子,沒有必要執著于什么傳宗接代。阿歡也意識到是自己的執念,給了妻子壓力,回去后夫妻兩人好好談了一次,韓珊妮才算安心做了個月子。
韓珊妮的身體一直不好,沈夢昔便將第三個孫女帶在自己身邊。
韓珊妮舍不得,但自己又照顧不來,常常哭泣。
六年后,韓珊妮終于生下一個男孩,喜極而泣。
但身體更糟糕,依然不能照顧孩子,沈夢昔于是又將只有五斤的孫子許嘉承接了過來。58歲的時候,老兩口重新開始照顧一個嬰兒。
對于這個沒有什么心眼,喜怒完全形于色的兒媳,沈夢昔是愛不起來也恨不起來。
韓珊妮大學畢業后,一直沒有工作,專心照顧丈夫和孩子。如今生了兒子,她覺得自己完成了責任。整個人放松了下來,對于婆婆的教育方法也不認同,認為她過于嚴苛,對孩子的教育不科學,還常常和娘家母親和外人抱怨婆婆的強勢。
對于婆婆,她既敬又怕,有意見不敢當面提,如今還多了一絲絲嫉恨,她常常和丈夫感慨,自己一個年輕人的身體都不如婆婆的好,恐怕是活不過婆婆的。阿歡有些著惱,也很無奈。母親對于他們的付出,他記得清清楚楚,出力出錢,沒有怨言。但妻子因為生育,身體確實糟糕了很多,情緒也憂郁起來。他只能默默地在母親和妻子之間做著調和。
沈夢昔當然察覺到了這一切。
1960年,沈夢昔60歲了,她決定退休。
王守卿65歲,頭發花白,但是重返軍校的這些年,讓他精神飽滿,身體硬朗。
沈夢昔把孫女孫子送回韓珊妮身邊,最難帶的兩年熬過去了,孫子現在健康堅韌,活潑懂禮,兩歲多的孩子,不哭不鬧,會做簡單的算術,會背詩詞,后面再帶就容易了。
老兩口登上了去歐洲的郵輪,兩人第一站去了劍橋,那里是他們第一次相遇的地方。
“幸會,這位小姐,請問您是中國人嗎?”王守卿笑著問老妻。
“是的。”沈夢昔也笑著伸出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