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緣分何人懂,感情誰來明,思念,遇見,為何?或許,今生來世一遭,只為與你,一面之緣!
蘭玉姑娘與李凡一在街上正義之道,巧然相遇,彼此不舍。
蘭玉父親是泰州人氏,宋姓,整日里不茍言笑,那是不怒自威。早年間追隨先帝開疆擴土,后又為順天爺出謀劃策,輔佐奠定帝王基業(yè),操勞國家大事,自是勞苦功高,在官場一路摸爬滾打,如今已是國家重臣,官居正一品,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所以蘭玉可是正兒八經的大家閨秀,官二代。
可這個時代對女子沒有公平和自由可言,三綱五常,君臣父子;三從四德,苛刻女子。尤其是大戶人家的女孩,打小就是在學習禮儀文化中成長,笑不露齒、輕行緩步、坐莫動膝、喜莫大笑、怒莫高聲;須學女工,當知禮數,立身端正,方可為人。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打那天馬超口出狂言,說要上門提親,蘭玉心里就一直悶悶不樂,好幾天沒有出門,實因自己已有心上人,蘭玉真怕父親一時糊涂,應下這門親事。
可想,李凡一倜儻風流,大俠風范,佳人一面之緣,蘭玉念念不忘,已經在內心萌發(fā)了情感的種子,這幾天,那種沖動越發(fā)強烈,愿天涯海角,彼此相隨,粗菜淡飯,終身余生。夢中有你的身影,腦海里不停地浮現(xiàn),多想此刻你就在我的眼前,投身你的懷抱,告知我對你的思念猶如那河水泛濫,滔滔不絕,如此多好;風兒搖曳,白云流浪,可否幫我捎去安康?
二人住在同一座城池,此刻的距離卻是海角天涯般遙遠,我連你住哪都不知道,何時能再相見?可就算蘭玉和李凡一在一起了,他們的家庭、身世、地位、彼此間的生活習慣、脾氣秉性能否融合,這一大堆問題又擺在了眼前。
蘭玉的母親劉氏,平日里吃齋信佛,這天早晨,蘭玉的母親要去佛堂寺拜佛祈愿,蘭玉也正好想出去走走,便前去找父親商量,蘭玉道:“爹,女兒聽說母親要去佛堂寺祈愿,女兒想陪同母親一起前去,為爹爹和母親祈福?!?
蘭玉父親道:“你知道的還挺快,難得你一片孝心,就陪同你母親一起去吧。你也好出去散散心,一路上注意安全,照顧好你母親,可要早些回來,”蘭玉的父親用那種官方做派說著,但自己就這一個女兒,表面上的嚴肅,其實內心還是極其寵愛自己女兒的。
蘭玉謝過父親,心情瞬間好了許多,蹦跳著出了門,喊來管家備好轎,等蘭玉母親梳妝打扮好,一眾家丁早已在大門口侯著,陪同蘭玉一起前去的還有丫鬟可欣。
連日里,蘭玉難得出門來,一路上和可欣有說有笑,聊的是格外開心。
陽光明媚,藍天白云,蘭玉坐在轎子里,可欣陪在轎子邊走著,蘭玉時不時的挑起轎子上的簾子向外張望,可欣道:“小姐,你不停的看外邊,是不是在找你的凡一大哥呀!”接著繼續(xù)打趣道:“小姐,你看那位像不像?。俊?
“哪兒呢?”聽可欣說完,蘭玉立馬挑起簾子,喜出望外的四處尋找著她想見到的身影,可惜沒那么巧,丫鬟可欣在和她開玩笑呢。
沒看到李凡一,蘭玉自然有些失落,生氣道:“可欣,你明知道我很煩,能不能別和我開這種玩笑,無聊,”心里落了空,蘭玉的臉瞬間失去了喜悅之色,一個人坐在轎子里悶悶不樂。
可欣忙道歉:“小姐,對不起,可欣知錯了,本來是想逗你開心的嘛,你就別生我氣了。小姐不必擔心,心中念念不忘,自然必有回響,”
蘭玉道:“就你嘴貧,”接著繼續(xù)道:“好了,沒事了,知道你不是有意的,吩咐下去,前面壺中茶館歇息一下,”
從蘭玉家到佛堂寺距離不近,雖然坐著轎子,但也是一路顛簸,蘭玉擔心母親身體吃不消,遂中途歇息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