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斗這陣功夫,順天爺在一旁合計著,怎會如此蹊蹺,朕今天出來狩獵,只是臨時決定的,而且是單獨和武杰相談,旁邊只是有幾個太監而已,根本沒有其他人知曉。而且能在短時間內,召集這么多高手,并且設下埋伏,肯定已經是早有預謀,如果說這些人是山賊土匪,那也不至于吞藥自盡。
想到這,順天爺直冒冷汗,難不成靖王的力量已經攝入到宮內?更別說那些大臣了,現在緊急要做的,是揪出今天的幕后主使,這人不止膽子大,官也不小。
武杰也嚇壞了,驚慌萬分,自己這個兵部尚書,實在是差勁,今天的事情,表現好不加分,表現不好則雙倍減分,何況是這么大的錯誤。況且,今天的事情,是順天爺單獨和自己說的,沒有其他人知道,這下倒好,何處洗清白。
武杰忙下令道:“把所有黑衣人都帶回去,對他們仔細搜查,看他們身上能否查出什么線索。立刻調兵封鎖現場,京城之內也增加兵力,不可放過任何一個可疑人員?!?
由于順天爺受了驚嚇,先令一隊人馬護送順天爺回宮。這邊李凡一掉下山崖,武杰令其他人馬繼續搜尋李凡一下落。
待順天爺走后,這些侍衛卻顯得有些散漫慵懶,“這地方深不見底,像著了魔一樣,人間哪有這樣的地方,我看啊,這十有是兇多吉少,萬歲爺自然會對他進行厚葬,安撫他的家人,趁這悠閑功夫,大家不如回去吃酒聽小曲,如何?”
劉洲聽了這話,瞬間暴跳如雷,一把揪住剛才說話侍衛的衣領,怒斥道:“你這混球,視生命如草芥,信不信爺現在就把你扔下去陪著?你可聽好了,這是萬歲爺的命令,難不成你想抗旨不尊?爺這把刀可是不認你!”
二人僵持功夫,其他侍衛趕忙過來插話,拖拽二人,生怕他們打起來,“我說二位爺,咱都同朝做事,就別在這較勁了,還是救人要緊??!”
劉洲聽了,才松開手,那個侍衛也嚇得不輕,眾人繼續搜尋李凡一,劉洲不停喊著“大哥”嗓子都喊啞了,卻一直無人應答。
前面說到,張文博與李凡一談論天下大勢,聊的盡興,彼此吐露了心聲??磥?,這兩位識文斷字者,為了天下事操碎了心。而今,張文博,已考取功名,包括左右,不知是否還惦記著天子與百姓。
若這些新晉舉人都能操之正義,乃是國家之幸,百姓之幸。如若天下都有著這樣的子民,國家興盛不衰,百姓安居樂業,指日可待。
二人所提到的靖王,乃是當今圣上的親侄子,按輩分應該叫皇上一聲親皇叔,然而這位靖王獨身西北,位高權重,擴充兵馬,擁兵自重,野心蓬勃,表面上的叔侄關系,實則都在背地里暗自較著勁呢。
當今圣上順天爺,當年跟隨父親在馬背上馳騁疆場,南征北戰,開疆擴土,打下這片江山,沒過多久,順天爺的父親便駕鶴西去了,遂傳位于順天爺,順天爺二十歲登基親政,立國號順天;大權在握幾十載,轉眼年近半百,現如今已是順天二十六年,國家是幅員遼闊,壯麗山河。
在順天十年的時候,自稱是吳國的前朝舊部一幫人等,在西北長洲一帶煽動群眾,造成動蕩的局面,以此來擾亂朝綱。
靖王原本是在京都,順天爺降旨,封靖王為平西將軍,限時掃除叛亂,靖王奉命出征;由于靖王驍勇善戰,有勇有謀,很會用兵,沒多長時間,便掃平了這幫烏合之眾,以勝利結束了戰爭。靖王殺敵有功,為國爭光,也為皇家爭了面子。
后來順天爺為了政權穩定,更好的統治國家,便派靖王駐守西北,又封靖王為平西王,同時享受兩位王爺的待遇,這是靖王用生命馳騁沙場換來的榮耀。
出征西北時,靖王還是二十出頭的小伙子,轉眼間,已經快四十歲了。
現如今,靖王已經不是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