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能有誰?朕就納了悶,這丫頭怎么就那么說不膩?每日不在朕面前說個幾遍就渾身不舒服一樣,朕遲一些休息她也要管,誰給她的膽子?”
玉昭容覺得好笑,誰給的?還不就是皇上給的?
“蘇大人也是擔(dān)心皇上,才會大著膽子諫言。”
“朕知道,所以才縱著她總在朕耳邊嘀咕,說起來她也是有本事,同樣的內(nèi)容,總能說出新意來。”
玉昭容抿著嘴笑,皇上嘴上說著不耐煩,可臉上是帶著笑意的,這樣的殊榮,在宮里她真沒見到幾個。
過了一會兒,阿箬得知皇上來了,趕忙過來請安。
請安完了之后也并沒有立刻離開,而是在一旁安靜地站著。
皇上之前便覺得驚訝,見狀便問了她幾句近來在做什么。
“回父皇,兒臣近來看了一冊書。”
“哦?看的什么?”
阿箬便挑了一個故事,說給皇上聽。
玉昭容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心里極是安慰,她覺得阿箬能做到這樣已經(jīng)十分難得,在皇上面前面不改色地說故事,雖然仍舊能聽出嗓音有些干澀,許是依然害怕,可能這樣,已是超出了她的所想。
阿箬說,從前有一個漁人,捕魚的技術(shù)特別好,十分受人尊敬,可他的三個兒子,捕魚的技術(shù)卻都很平庸。
于是他經(jīng)常向別人訴說心里的苦悶,對此非常不能理解,他總說“我真不明白,我的捕魚技術(shù)這么好,我的兒子們?yōu)槭裁催@么差?我從他們懂事起就傳授他們捕魚技巧,從最基本的的東西教起,告訴他們?nèi)绾慰椌W(wǎng)最容易捕到魚,怎樣劃船最不會驚動魚,怎樣下網(wǎng)最容易請魚入甕。”
“他們長大了,我又教他們怎么識潮汐、辨漁汛。凡事我長年辛辛苦苦總結(jié)出來的經(jīng)驗,我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們,可他們的捕魚的技術(shù),竟然比不上那些不如我的漁民的兒子!”
一位路人聽見他的訴說之后問“你一向手把手地教他們嗎?”
“是的,為了讓他們得到一流的捕魚技術(shù),我教得很仔細(xì)耐心。”
“他們一向只跟隨著你嗎?”
“是的,為了讓他們少走彎路,我一直讓他們只跟著我學(xué),旁人捕魚的技術(shù)根本不如我。”
路人說“這樣說來,這就是問題了,你只傳授給了他們技術(shù),卻沒傳授給他們教訓(xùn)。”
阿箬一開始的時候說的還很生澀,可慢慢的,她說得越來越流利,細(xì)致入微,繪聲繪色。
皇上居然聽得還挺入神,一直等阿箬說完了,都沒有打斷她。
阿箬已經(jīng)說完了,但是皇上沒說話,她也不好問什么,乖巧地站在那里。
好一會兒,皇上才狀似漫不經(jīng)心地問“這書里的故事倒是有趣得很,朕也是頭一會兒聽,你看的書,叫什么名字?”
阿箬眨了眨眼睛“父皇若是喜歡聽,阿箬就多講幾個給您聽吧,您平日里忙于政務(wù),阿箬給您說故事,您就當(dāng)做樂子解解悶?”
“哈哈哈,也好,那你再說一個給朕聽聽。”
阿箬當(dāng)真說了起來,這次她說的,是一個名醫(yī)的故事。
話說這位名醫(yī)家里有兄弟三人,皆精通醫(yī)術(shù),可年紀(jì)最小的那一位,最為出名。
有一次有人好奇地問他“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于醫(yī)術(shù),那到底哪一位醫(yī)術(shù)最好呢?”
名醫(yī)說“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那人又問“那為什么,你卻是最出名的呢?”
名醫(yī)回答“長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發(fā)作之前,一般人看不出他能事先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一般人只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xiāng)里;而我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