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后,“黑血谷”深處一道黑影正于遮天避日的黑霾霧氣中快速穿梭,正是身著“天鷹墨染袍”的劉玉,“黑血谷”深處地貌與外圍毒林完全不同,沒有樹木,光禿禿一片,連綿凸起的丘陵,形成連片大小不一的凹谷。
劉玉施展御風術踩著凸起的怪石,快速向前飛奔,四周冒著縷縷黑煙的泥土不時翻動,伸出一雙雙漆黑潰爛的骨手,一具具藏于地中修煉的腐尸,聞到劉玉身上透發的生人氣息,正從土中爬起。
待這些笨拙的腐尸從土中爬出,劉玉已飛出老遠,腐尸拖著爛軀嗅著空中殘留的氣息,一瘸一拐走出幾十步,空中殘留的氣息早已消散,一具具腐尸又手足并用在地面挖出一個洞,將自己埋入土中。
劉玉身后有時還會吊著一些腐尸獸,狼、豹等等,骸體較為完整,跑速不慢,但也追不上劉玉,跟上一距離后,也自然而然會被劉玉甩開。
濃霧繚繞,山風呼過,伴隨著陣陣的鬼泣之聲,半空徘徊著重重鬼影,大量陰魂無意識地隨風游蕩。
幾頭陰魂發現了貼著地面飛奔的劉玉,于空中俯沖而下,自投羅網撞在了劉玉頂起的金黃色橢圓法罩上,爆出一團團黑煙,這些“游魂”級別的陰魂,對劉玉來說已太弱了。
很快,劉玉便來到了一座大型凹谷的底部,四周沉積的毒瘴、陰霾越發濃厚,最底部是一如火山口般的巨大坑洞。
此時坑洞正向外噴涌著陣陣沖天黑煙,形成了一處颶風風眼,坑洞下方連接著大型“陰脈”,噴涌出的陰風,皆是極為純凈的“初陰蝕氣”。
劉玉服下三品“破瘴丹”,來到坑洞數百米外的一突石后方躲避狂風,同時施展法術“隱息術”,隱藏自身修為與氣息,緊盯著如噴泉般噴涌“陰氣”的巨大坑洞,能否找到“罡煞太極化元術”中提及的“初陰煞氣”,便看這坑洞了。
“五大血地”下方分別是黑白山脈中最大的五條“陰脈”,據古籍記載大型“陰脈”往往會滋生出一種特殊陰魂“煞精”,不同于生靈死后,“生魂”未散,殘魂受陰氣刺激,轉變而來的后天陰魂。
“煞精”是大型陰脈中誕生的一種半先天陰魂,魂體由大量純凈“初陰蝕氣”包裹一絲“初陰煞氣”構成,呈球狀,肉眼不可視,生于陰脈深處,極少出現在地面之上。
“黑血谷”深處這些凹谷底部的坑洞連通著地下“陰脈”,向外噴涌的氣流,傳言有時會將陰脈深處的“煞精”沖至地表,劉玉守在坑洞旁,便是為了驗證這一傳言的真偽。
“罡煞太極化元術”備注中提及“初陰煞氣”為數不多的出處之一,便提到了這種半先天陰魂“煞精”。
若能捕捉大量“煞精”,提取其魂體內的那一絲“初陰煞氣”,積少成多,便能湊足修煉“罡煞太極化元術”所用的“初陰煞氣”。
兩個時辰過去,劉玉仍蹲守于突石后方,法力灌入雙眼,施展“通靈眼”,緊盯著劇烈噴涌黑煙的風口,坑洞口盤旋著近百頭“影魂”級別的陰魂,正貪婪地吸收著從地底涌出的純凈“初陰蝕氣”。
突然,靠近坑洞口的那十幾頭魂體凝厚,已接近“陰煞”級別的影魂,皆發了狂一般冒著劇烈狂風,朝風眼口沖去,劉玉定眼一看,一個臉盆大小的漆黑微光球體,伴隨狂暴陰風被吹出了風眼,可不就是古書中描述的“煞精”。
顯然這些影魂聚于坑洞口,除了吸收噴涌而出的純凈“初陰蝕氣”修煉外,還有一目地,與劉玉一樣,皆是在蹲守偶爾被狂暴陰風帶出地底的“煞精”,“煞精”魂體內那絲“初陰煞氣”,對影魂來說,無疑是大補之物。
“碰”,泥土四濺,坑洞口十米外的一處地面炸開,一道血影竄出,竟是一頭藏于地底修煉的“血尸”,與腐蝕潰爛的“腐尸”大不相同,這頭“血尸”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