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政治承諾,也出于對趙萬永的信任,洪景來所兼任的吏曹判書之職正是改由趙萬永擔任。同時趙萬永之兄趙原永升任漢陽府庶尹、權署府事,另一位族兄趙鐘永則升任正三品堂上同副承旨。
趙鐘永當年還向洪景來買過彩繪天地和春大交歡圖呢,這關系也算人生一大鐵了。既然是老相識,又是小趙的堂兄,拉上一把,也是自己人。至于他們的小老弟趙寅永,回老家祭祖去了,兄弟聯捷,一門兩狀元不回家祭祖,這說不過去。
說來小趙家還是有點辦事意愿的京華士族,不是那種只想著混吃等死,或者爭權奪利的家族。小趙的爺爺趙曮乃是朝鮮歷史上最早栽培番薯,培育良種的人。當然不可能他一個堂堂的大冢宰去種地瓜,也只是他吩咐家人去栽種罷了。但是這也足以表明,這位趙曮是個關心農事的文官,不是個庸碌之輩。
登用小趙家的人,老閔家也不能給忘球了,閔景爀這回又做了一次不堅定的保守派,以宰相的身份幫洪景來背書。所以他們老閔家那一幫一二三四五六七大伙兒還記得嗎?就是閔致大、閔致三、閔致五,一直到閔致億那一票小老弟。
真不知道現在心情愉悅,高官得做,駿馬得騎的閔景爀會不會又和他媳婦再努力給洪景來造一個小舅子出來,連億都用了,生了小舅子難不成叫閔致十億?
這些大舅子小舅子啥的,洪景來還是要按照才能來任命的,有本事的就往要職上推,沒本事的給個五品閑差打發掉。勝在這些人肯聽話,就算有些手腳不干凈的,但是起碼知道要跟著洪景來走。
這便也就夠了!
改革之初,想要從一幫反對者中找到愿意聽話,且能推行改革措施的手下已是不易。至于其中部分人導致新政推行中出現些什么偏差,雖然難免,但是洪景來一時間也無法找到合適的解決措施。
所以洪景來眼下更加期待國立仁川北學學校的建設,漢陽有一幫同黨鎮守,吩咐洪聰玨看好宮中,韓家兄弟看顧城內外,洪景來徑直往仁川趕去。
只帶著金士龍和幾十名隨扈在側的教導兵騎兵,順帶還有舍科夫,沙俄在1804年就派遣過外交大船到達長崎。沙俄對于遠東地區的外交和通商探索早已開始,他既然能到長崎,那么到仁川或者富山浦也只是輕易了。
“洪,你們國家要與哪個國家通商貿易?”舍科夫也不知道是為了入鄉隨俗,換了一身朝鮮的武弁常服,李?賞的。
他現在有個保功將軍的勛官在身上,只是純粹的榮譽罷了,根本就沒有一丁點兒實權,方便他操練教導兵罷了。但是他還是很在意自己這個勛官,畢竟他在沙俄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騎兵武官,但是在朝鮮卻是李王近衛騎兵的教官,而且還是暫時的統帥。
總歸都是一層金!
“巴達維亞共和國。”洪景來長嘴想說荷蘭,后來又怕說錯,居然一時記不得荷蘭到底叫啥子了。
“巴達維亞?”舍科夫明顯一愣,這也離得太遠了吧,真的是跨越半個地球,怎么能說通商就通商的。
“是不是覺得怎么會這么迅速就建立貿易關系?”
“不會是東印度公司吧!”舍科夫稍微想了一陣,立刻就反應過來了。荷蘭在亞洲的代表嘛。肯定是在香料群島那一塊的荷屬東印度。
“沒錯!”
洪景來當然也知道不可能立馬和遠在歐洲的荷蘭搭上關系,那樣一來一回三年都不一定夠。就是用飛剪船據說單程也要八個月,洪景來雖然愿意等,但是眼下暫且可以舍遠求近,先和越南的法國人以及印尼的荷蘭人建立聯絡即可。
東印度公司就東印度公司唄,英國的東印度公司甚至能據有龐大的印度,說他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國家根本沒有一丁點兒不對。人家甚至擁有自己的幾十萬大軍,以及相應的軍工生產和補給體系。后來一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