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陽朝廷各部署的從事官一模一樣,而且和許多小縣的縣監也是一個級別。這樣的官階雖然談不上什么高官厚祿,但是也足以光耀門楣啦。運氣好,再授一個宣教郎,出門也可以被人稱一句相公了唄。
李王的教旨再度明發天下,恢復鄉校的命令舉世皆知。地方上的兩班們當然多少帶著些不滿,可是卻又無可奈何。
他們其實也沒啥好著急的,兩班家族往往家學淵源,還有姻親舊戚,至于什么師徒同年更是數不清。在學習上面,比那些毫無基礎的良民中人子弟,要強不知道多少倍。人家頂多也就是認識幾個字罷了,他們才有機會深通經義,并以儒術參與科舉為官。
普通的小老百姓想通過簡單的鄉校學習,就快速的迎頭趕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這需要起碼幾十年,幾代人的努力,才可以把兩班們的優勢給抵消下去。
伴隨著清核各地書院順利成果的是趙鎮寬的病情日漸加重,小趙最近來上值的時間愈發短了。洪景來當然不知道,歷史上的趙鎮寬就是在今年病逝的,畢竟不是趙萬永,洪景來哪里能記得這么清楚。
不僅是趙萬永不來上值,連趙原永、趙鐘永、趙寅永等一批趙氏子弟最近也多請假。他們到處跑,尋醫求藥,希望幫趙鎮寬延續生命。
洪景來也去過幾趟,宮里的太醫只會說羅圈話,具體的病情是怎么樣的怎么也聽不明白。但是光看面像,洪景來感覺趙鎮寬可能就是那種“老死”。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的各項機能全面退化,各臟器也日漸衰老。
今年開春溫差一大,趙鎮寬可能也沒注意,著了涼什么的,這人就倒下去了。因為本來身體就差了,現在又著涼,真就是病來如山倒了唄。
看這模樣,可能是真的扛不到入秋了,夏天一熱起來,這人可能就要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