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哪間書院?”
洪景來這話其實白問,能被歷代先王賜額的書院,背后基本都站著京華士族,隨便挑一個出來,都不是什么窮酸破落的家族。甭管哪間書院,都有那么一番政治能量,遑論他們還有姻親故舊等等等等。
“……”前來稟報的崔正基居然沉默了。
“怎么?”洪景來停下腳步,帶著疑惑。
就算這書院背后站著像是咸從魚氏、清風(fēng)金氏、南陽洪氏這樣的大家族又如何,他們現(xiàn)在不過都是二流京華士族,政治聲量遠(yuǎn)遜于豐山洪氏。洪景來以威勢相逼,他們只要不是傻子,就一定會作出明智的抉擇。
“是,是,是……”
“是什么!”
“華陽書院!”
崔正基說道這個書院時,居然帶著一種隆重且敬畏的語氣,神情中流露出自己說出這個名字,簡直是犯了大罪一般的神情。不僅如此,洪景來看崔正基似乎連雙手都握在了一起,像是在祈求寬恕和原諒一般。
“……”這回輪到洪景來沉默了,一時竟不知該如何答復(fù)。
這具身軀居然不由自主的升起對“華陽書院”這四個字的尊敬之感,感覺只是說出這四個字,都是在玷污這個名字。
無他,華陽書院奉祀我大明神宗顯皇帝與思宗烈皇帝!
乃是整個有明朝鮮國,所有奉“尊周思明”之正統(tǒng)大道的士人心中的圣地,代表著數(shù)十萬兩班士人最高的精神寄托。感念我大明再造藩邦之洪恩,四時香火不絕,盛時有超過十萬人一同參拜,天下八道仰之為萬世不易之表率。
不僅如此,書院奉祀著兩位先皇的萬東廟中還保存著朝鮮宣祖昭敬大王手書“萬東必折”注1。又有朝鮮肅宗元孝大王手書“華陽書院”之匾額和草本。
最最最重要的是,書院中還保存著萬歷皇帝手書“玉藻冰壺”、“思無邪”,以及崇禎皇帝手書“非禮不動”。當(dāng)時朝鮮的士林大儒宋時烈得到了這些手本時,激動的以頭搶地,向北方的崇禎皇帝思陵之所在遙拜。以至于額頭磕破,鮮血溢于面龐,也不變色。
隨后宋時烈手書“大明天地,崇禎日月”之長幅,建立煥章庵,但很快宋時烈因為被牽連入黨爭而賜死。于是他臨死之前,既不交代兒孫,也不在意書稿,只是握緊弟子權(quán)尚夏的手,囑托他一定不能忘記大明對朝鮮的恩德,要建立廟宇書院,奉祀我大明神宗顯皇帝以及思宗烈皇帝,保存好兩位先皇的手書。
權(quán)尚夏含淚應(yīng)允之后,冒著巨大的風(fēng)險,不斷地奔走號召,用了足足十五年的時間,最后在1704年,也即崇禎皇帝殉國的周甲之年,建立起萬東廟以及作為奉祀機(jī)構(gòu)的華陽書院。
全朝鮮八道的士人儒生聞聽消息之后,紛紛前來拜祭,一時間云集士人十?dāng)?shù)萬。小小的萬東廟和華陽書院,便立刻成為天下士人的精神圣地。
次后,1725年,也即朝鮮英宗大王元年,英宗大王下賜了數(shù)百結(jié)田產(chǎn)作為萬東廟的奉祀田產(chǎn)。而后英宗大王取出私款在萬東廟特建屋宇,“奉安皇’。”
就這樣,萬東廟作為祭祀場所,瞻星臺作為摹寫御作為貯藏遺物之室,華陽洞書院作為祭祀先賢、主持祭祀的機(jī)構(gòu),一道組成了清州華陽洞尊周文化主題建筑群的一個整體,寄托了朝鮮儒林對明王朝的追思,成為了朝鮮儒林的圣地。
別說洪景來,你就是天王老子來了,也不能動華陽書院一根毫毛。只要你敢動華陽書院,直接等于在傷害大明神宗顯皇帝和思宗烈皇帝,這就是自絕于整個朝鮮的士林,連原本支持洪景來的所有士人心里都要打鼓。
極有可能出現(xiàn)原本簇?fù)碓诤榫皝砩磉叺氖咳耍词罐o官下野,也絕對不愿意侍奉跟從洪景來的景象。甚至可能會出現(xiàn)直接以頭撞柱,血諫李王,要求保護(hù)華陽書院的士人。
別的野雞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