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的辦法很簡單,改掉那句用“光”諱的句子就行。但是洪景來知道面前這三個人別的不去提,但是身為儒生,是絕對不會和幕府低頭認錯的。
你把他們殺了,他們還不一定會這么難受??赡阋麄儝仐壎Y法道統,為了身后名,他們還寧肯挨一刀拉倒。
怎么說呢,這的確是一種寶貴的品質,但又夾雜著自大自狂的民族感情。
恰如那一句“虜雖丑,然制我有余!”
你打死我,我也認了,但我還是要叫你丑虜!我是衣冠中華的人!而你等就是禽獸蠻夷!
我不會管你南漢山城下有幾萬鐵騎,有數十門紅夷大炮。你開你的炮,到了日子,我就要朝拜仙去的大明神宗顯皇帝!
如果是洪景來原身所在,那肯定也會寧肯回家挨一刀被殺,也絕對不會向幕府低頭,承認自己是雙標狗!
很復雜!很難分辨清楚!
不過很可惜,洪景來固然有章服之美謂之華,禮儀之大故稱夏的樸素感情,可到底不是耳濡目染數百年,始終以衣冠中華自居的儒生士人。
連能變通,有氣象的趙萬永,在明知改變國諱就可以解決問題的情況下,也只肯默坐無語,不愿向他們眼里的“蠻夷”低頭。
實在是…………
“名聲壞就壞我一人吧!請大監將關防印信暫時予我,我去向幕府交涉罷!”
洪景來在一片靜默中,用并不太高的聲音,說出了這么一句話。
“世兄!”趙萬永第一個反應過來。
看他溢于言表的關心,洪景來朝他擺擺手,表示不用擔心。這點分寸洪景來還是有的,事情總要有人來辦。
“想好了?你可是進士及第,士林華選。此事一旦泄漏,一身清名立刻敗壞!”老恩師哪里不明白去交涉會怎么樣。
一個“以衣冠侍蠻夷”的大帽子立刻就會蓋到頭上,全朝鮮士林仰望的探花郎立刻就會變成人人唾棄的禽獸之屬。
墮壞邦交頂多是辦事不力,辦事能力強在這個年頭可比不上有一身好風評。士林清議第一個夸的肯定是那種“平時素手談心性”的“人才”,第二個才輪到勤政廉潔的能吏。
這一次回去,幾個人沒得國書,墮壞了兩國邦交。大家集體流放,還能結個社,弄個詩會。寫點東西抨擊一下社會上的假惡丑,著書立說,過上十年八年,又是一個文名響徹全場的“大儒”!
被人恭迎,抬著進入漢陽!高官得做,駿馬得騎,良田美宅應有盡有!
“在下本就是寒門素族出身,能有今日,皆仰賴主上殿下天恩浩蕩。如今不過是敗壞些許清名,又能如何!”
李書久猛然抬頭,像是在揣測洪景來這番話的真假。身為積極維護全溪李氏王權的宗親,他深感乏力。
宗親里能辦事有智略的人太少了,幾乎沒有什么人能夠倚托。
外戚趁著純宗大王年幼,不斷的侵凌王權。在英宗和正宗兩代大王努力之下,好不容易加強的統治,正在日趨瓦解。
身為王室,他天然的喜愛忠心于大王的臣子。就像正宗大王當年寵愛金祖淳一樣!
如果洪景來真的不顧惜自己的清名,只是為了盡命王事,那絕對值得他們老李家信用。
“你這個判官是主上殿下欽點?”
“皆是主上洪恩!”洪景來向西北漢陽的方向一拱手。
“可想清楚了?”
“還請令監予我關防!”
大義凜然之狀,竟讓李書久眼眶紅了一圈。有些顫抖的把在錦袋中的長條關防取出,珍而重之的交給洪景來。
隨后的事情就很簡單,洪景來登城,請求修改原本的國書。重新謄寫了一遍,改“錫光肇于六十六國”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