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洪氏,一夜安眠,還是自己家住的舒服,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更何況洪大守的這是三開間的大瓦房,又敞亮,又舒服。
早晨起來,做什么呢?
原身在家的作息還挺規律,起來先練一通槍術,練完吃早飯,洗臉刷牙,神清氣爽。
然后到九點多開始念書,讀的是純漢文的漢籍,有部分就是從中國進口的,也有部分是李朝自己刊印的,還有一部分是他自己手抄來的。
一般沒有什么雜書,主要就是李朝奉為正統的朱子學的東西。核心就是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這個要從頭到尾背的滾瓜爛熟。
因為考試要考啊!
就是各位童年最可怕的回憶之朗讀并背誦文!
如果這玩意兒不背熟,你連考試都沒法考,什么前后調換,掐頭去尾,砍三留四,太多人介紹過賣弄過了,也就不必要贅述。
這算是原主留給洪大守最寶貴的遺產之一,加上洪大守一口熟練的漢語,考上譯科真的是易如反掌,前提是有人帶。
上午看完書,就是吃午飯,午后會小睡一會兒,然后繼續看書,吃晚飯,睡覺。
沒有任何的家務勞動和農業生產,大部分的心思在看書學習上,少部分的心思在武藝上。當然也沒有任何的娛樂活動,交際活動也因為鐵山郡的儒生不多,實際上限于停滯中。
說白了和寫手一樣,也是個肥宅。寫手還要去搬磚討生活,洪大守只需要在家宅著就行。反正地里長糧食,到了季節就能收,一茬一茬不會停。
既然餓不死,實際上過的還比絕大多數此刻的李朝百姓更好,自然也就不會想著去改變。
這日子越過越窮,真不是毫無道理。
好吧!今天除了熟練一遍槍棒,就不讀書了,要準備出去討生活嘛!
洪氏照例端來早飯,今年還沒收成,家里此前也并不寬裕,所以吃的是豆飯,就是三分豆子,七分米,淘洗干凈一起蒸煮這樣。
吃著吃著,洪大守突然盯著碗里的大豆。猛然想起來這玩意是個好東西,別人不說棒,起碼我們的張(屏蔽)作(屏蔽)霖大帥以及張(屏蔽)學(屏蔽)良少帥會翹大拇指。
再往北要不了一百公里,清代末年開始,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里,東北產大豆以及大豆的副產品都是一項年產價值過千萬銀元的龐大生意。
一度美利堅和日(屏蔽)本還為了爭奪東北的大豆權益明爭暗斗了好一番,張大帥的飛機大炮里有很大一部分的功勞就是靠出口大豆及其副產品弄出來的。
可惜了,如今關外還沒成規模連片的大豆產區,只是小范圍的種植罷了。不然到是一門絕頂的好生意,干上兩年就能移民出國養短尾矮袋鼠和無尾熊去了。
不過這招只適合東北的廣闊平原黑土地,李朝北部多山地,好不容易弄兩塊田出來,肯定種大米,回報率最高。
把筷子上粘的一粒米舔下來,洪大守放下碗筷。心里好笑,自己一個落魄兩班,擱這想什么富國強兵的東西呢。 也太搞笑了,這種事根本輪不到自己考慮的。
還是想想怎么用手里的二百兩利益最大化,身上那二十幾兩都給了洪氏,讓她扯兩身夏季衣服的麻布葛布,其他米麥之類的東西家里到還有,暫時不用添置。
二百兩買人參的話本錢太小,頂多買上二斤。不過一來一回,二百也能變成一千。屬于可以考慮的東西,但明明可以帶百斤,卻只帶兩斤東西,總覺得哪里不對付。
金斗吉出了這個錢,能私帶的貨物洪大守跟他大約要來一個四六開,洪大守六他四。這樣算來,籌辦二百五十斤左右大約就成。
感覺再去借一次救荒米也可以,一次性借他個八百一千兩,就算百分之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