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明的冷灶燒的一點問題都沒有,很快就給出了一個結果。
原本雷霆震怒,大有將常明發配邊疆之姿的嘉慶看了常明的伏辯折子以后,給了常明一句“知道了,暫回家候著。”的話。
原本心下惴惴不安的常明喜出望外,他知道事情成了。
嘉慶就這個鳥樣,在火頭上第一陣的時候,什么樣的決定都可能下下來。可當場沒弄死,如今伏辯折子又寫得好,只要他再求人說兩句好話,頂多一個革職加賠補。
過了兩年又是一條活脫脫的好漢,謀一個起復,也不必要就是巡撫,哪怕回去做一任布政使,再不濟一任道臺,一年十幾萬的銀子不就來了。
這還是清清白白做官,要是手伸的格外長一點,三年一任下來,弄上五十萬銀子輕輕松松。(預估啊,因為陜西糧道這么一個道臺,一年可以弄三十四萬銀子,但這是陜甘第一肥缺,不可同日而語。)
只要能謀上缺,還怕弄不來錢啊?
而交部議處又不是真的交給吏部戶部的堂官司官去討論一下怎么處置常明,還不是頭頭腦腦軍機處的大臣們商議著給擬個罪名。
此刻已經是協辦大學士的朱珪,把常明的伏辯折子對著琉璃罩燈,仔細的通讀了一遍。雖然他還不是領班軍機大臣,但眾人知道他在嘉慶那里的地位,都等著他發話。
而朱珪也很驚訝,以前他不是沒有看過常明的折子。這世道,奏折基本都是師爺們代擬的,官員照抄一份罷了。
以前常明的折子普普通通,既沒有亮點,也沒有錯處。符合那種一年一二千銀子請來的紹興師爺的范本,和天下其他各處的道員藩司的一模一樣,如果不是有特別情況的奏折,你隨便遮去地名,也許安徽和江西的奏折能混著用。
如今眼前這份伏辯折子,對著嘉慶一頓吹,可你捧臭腳吧,又捧的恰到好處。跪舔吧,又舔的欲露微露。
看起來樸實無華,都是感謝大清,感謝圣主,給我機會,重新做人。可讀起來,就是能讓嘉慶感覺“恩,真爽!”
想起早上召對那會子,嘉慶很是隨意的說了幾句。“觀其人,深有悔過之意,似尚可挽救,皇考在時,到也還算勤勉忠心。”
這封伏辯折子讓常明起死回生,從發配邊疆的懸崖邊硬生生的給拽了回來。
“背后有能人啊!”
合上了那封嘉慶寫著“知道了”的伏辯折子,朱珪心里有了基本的成算。
幾位頭頭腦腦,合計了一下。人家是正黃旗天子家奴。不需要科舉就能走上官途的,專門走的是大內侍衛這條路。
既然頭等侍衛這個官常明是干不了了,索性就給他降到三等侍衛,然后充任伊犁領隊大臣(好幾個人一起干呢),去往新(屏蔽)疆效力。
既讓他還能有再發達的一天,以后指不定再相遇了能好見面。同時去伊犁那么遠的地方,路上就要走半年,也有懲罰的意思在里面。
眾人便由朱珪擬了個片子,送進宮內。沒多久宮內傳出來一句“可!”
于是本來心驚肉跳,嚇得半死的常明,除了十來萬的家產沒了,還是照樣當他的官。
原本以為還要歇兩年,要閑置一段時間。沒想到還能撈了一個伊犁領隊大臣干干,就不知道是領索倫兵還是領錫伯兵,反正油水肯定是有的。
至于路途辛苦嘛肯定是真的,但做官還有怕走遠路的?只要能做官,一萬里的江山橫著穿。
而第三次洪大守就是獨自上門拜訪了,那封救常明出險境的奏折效果如此明顯,洪大守可算在常明這里有了一分薄面。
常明沒有忘恩,洪大守來了,他照舊讓洪大守坐在下首第一位。(閔廷爀以前來坐對面,兩者之間終究有差別。)
略微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