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氏在家歡天喜地,滿郡的大戶集資為她建造貞潔牌坊,整修宅院。還采訪故老,收集她十五年來住寒窯破洞,吃粗糠稗子,含辛茹苦養育洪大守的事跡。
洪大守卻急的直跺腳,天還沒亮,就爬了起來。聽周圍各家宅院里凌亂的聲音,那是典洞與校洞各處可以上殿的大監們在摩拳擦掌,準備去昌慶宮大戰一場的聲音。
家里做早飯的廚娘已經起來了,看到洪大守披著衣服站在院子里,連忙端了一碗熱粥過來。
粥還燙,可尚未退卻的寒風很快就席卷它那點熱度,洪大守食不知味,吃到一半,粥都涼了。
“怎么這么早起來?廷議推舉考官,起碼也要到巳時末才有結果。”
金斗吉也披著棉袍子,出來吃早飯,他每天作息比洪大守規律。畢竟要晚上請大人們去吃酒,早上去衙門混臉熟。
“總是急,睡不著。”
“要我說,你不如回豐山洪氏續譜,那樣再差一個別試總能過的。”
“別試終究不是正途,如非進士科文試出身,終究不美。”
“樸臺是進士?閔監是進士?金判是進士?除了楓皋大監是進士,誰還是進士?”金斗吉掰著手指,給洪大守數了起來。
誠然,這些高官顯爵大部分是通過別試這種特別考試獲取功名的,也一樣做官。可他們背后有龐大的家族勢力,可以為他們在別試中搶奪名額。
洪大守自己光棍一個,根本沒有家族勢力。除非真的和金斗吉說的一樣,去認豐山洪氏的家門,做豐山洪氏的子孫,那也許還真的能混一個別試中試。
“所以說啊,今年不行,明年再來。反正有門路,怕什么?”
“還是老兄你看得開。”
“我這不是看得開,我這是肉不在我碗里,說話輕省。肉在我碗里的話,我比不過你,指不定已經去光化門外等消息了,哈哈哈哈哈。”
金斗吉用手指了自己,又指了指王宮,笑著和洪大守坦誠。
倒是一句大實話,勸別人的時候都是這樣理智清明,可自己陷于其中就難能自脫咯。
不過有個人插科打諢,洪大守暫時倒也心靜了下來,坐到了屋里。隨意的扯過一本書,也不是真要讀什么,打發時間而已。
大約難捱的熬過了三個小時,街上突然喧鬧起來,喚了一個仆人去外邊打聽。
話還沒出口,就聽到舉著紅旗,放腿狂奔的鋪兵向漢陽四方通報。
經殿上公推,大王應允,弘文館大提學曹允大擔任壬戌科進士主考官!即刻索院閉廳,并副考及同考官一十二人,一同進場。
三方推舉的人選部撲街,路人一樣的弘文館大提學曹允大突然點考。
弘文館可以理解為國子監,也就是說最高檢察院副檢察長,副省級地市長,外加一個大王叔叔,吵了一個天翻地覆,然后便宜了京師大學堂校長。
這算啥?
洪大守即刻起身,去往閔廷爀家中。才到,卻發現閔府的人喜氣洋洋,正在打包行李,被褥,衣服,以及些許的筆墨紙硯之類的東西。
一打聽,閔廷爀之弟閔景爀擔任本次進士科同考官,已經鎖院,家人們正在收拾他日常要用的東西打包送進考場。
先驚后喜!
閔景爀素來沒有任何交情,但他大哥閔廷爀洪大守熟得很啊!
而身著常服,頭戴烏紗的閔廷爀也喜氣洋洋的回到家中。看到在門房向他鞠躬的洪大守,也一并叫他進屋。
“閔大人點選同考,實在是天下儒生膺望啊!”千穿萬穿馬屁不穿,洪大守先恭賀起來。
雖然做主考才能算是天下儒生的“師”,但做同考也能算半個吧。擔任考官不僅可以壯大閔氏的聲望,也可以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