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統,主持大局,還天下百姓以安寧。”一直沒出聲的淳芳公主此時也跪了下來恭敬地說道。ii
站在后面的一眾官員及勛貴們看到兩位公主如此表態,頓時心中大喜,紛紛跪下來大聲喊道“懇請寧公繼任大統,主持大局。”
這些聲音不僅越來越整齊,也越來越響,在皇宮門口不斷重復著。
寧志遠一臉驚惶道“兩位殿下快快請起,臣哪里受得起兩位殿下如此大禮,快請起,快請起!”
慶平長公主堅定道“如果寧公不肯答應的話,本宮是不會起來的。
由寧公來繼任大統,這不僅是順應天意,也是萬民之福。
還請寧公看在天下百姓的份上,不要再推卻。”
那些急于將功贖罪的官員和勛貴們個個都是人精,哪里肯放過這么好的從龍之功,趕緊粗著脖子以更大的音量齊聲喊道“懇請寧公繼任大統,主持大局。”ii
在這鋪天蓋地的呼喊聲中,寧志遠終于一臉為難道“兩位殿下還是先起來再說。此事事關重大,臣以為需從長計議,還請兩位殿下容臣考慮過后再作決定。”
慶平長公主這才松口道“既然寧公心存疑慮,本宮也不好勉強于你。
好吧,那就請寧公仔細考慮過后,再作決定。”說完,她帶著淳芳公主慢慢站了起來。
其他人見狀,也紛紛站了起來。
在場所有人都知道,此事已經板上釘釘,勢不可擋了。
假如寧志遠真要拒絕的話,絕不會說什么考慮過后再作決定這類的話。
寧志遠現在不接下大位,只是為了給所有人留出時間去走流程。ii
至于是什么流程?
那當然是要演足三辭三讓這場大戲了。
要知道,寧家是從趙家手里奪的天下,而寧志遠本身又是靖安帝的臣子。
假如趙氏皇族的男丁還活著的話,寧志遠這樣做,無異于謀反篡位,日后肯定會在史書上留下極不光采的名聲。
還好趙氏皇族的男丁已經死絕,而且提出讓寧志遠繼任大統的人不是別人,正是趙氏皇族僅存的兩位公主。
這種事由趙氏皇族的公主親自提出,那就不是篡位,而是另一種形式的“禪位”。
這樣一來,寧家繼任大統的合法性就正式確立了,日后可能還會成為一椿流傳百世的“美談”也說不定。ii
但既然是演戲,就要演足全套。
假如寧志遠直接答應兩位公主的請求接過皇位,日后很可能會被人詬病粗鄙無禮,吃相難看。
因此他需要演足這場三辭三讓的好戲,最后才“勉為其難”地坐上龍椅,這樣才能更加的明正言順。
可能有人會說,這不是很虛偽嗎?
確實虛偽,但這就是禮節,也是該走的流程。
尤其是涉及到皇朝更迭這種大事,有些事情該做還是要做的。
又例如,寧志遠在進入皇宮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以臣子的身份去拜祭靖安帝。
在靖安帝的靈位前,前來祭奠的寧志遠哭得那叫一個肝腸寸斷、催人淚下。ii
他這一哭,其他大魏官員和勛貴自然不能干站著,也趕緊哭嚎起來。
一時間,整個靈堂哭聲大作、悲意叢生,不知道的還以為靖安帝剛剛才過世。
跪在人群后面只會掩面干嚎,卻根本擠不出一滴眼淚的池非這才發現,原來岳父寧志遠的演技也是一流的。
看他哭成這樣,不知道的還真以為靖安帝與寧志遠這對君臣之間是如何的情深義重、君臣互信呢。
然而池非等人卻很清楚,當年皇城兵變之時,第一個想對寧家下手的人不是安國公,而是靖安帝本人。
因此寧志遠不可能會對想置自己一家于死地的靖安帝有什么好感,現在完全就是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