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一皇上看到情勢不妙,直接來永壽宮這邊找她們出氣怎么辦?
想到這里,謝貴妃立刻把這個擔憂說了出來。
慈安太后聽完后,卻冷笑道“我貴為太后,先皇的正宮皇后,如果那個逆子敢對我不敬,他就會背上大逆不道的千古罵名。
他是我看著長大的,我對他的了解比你更深一些。
他骨子里其實是個很在乎名聲的人,他是絕不敢這樣做的。
而且就算拿我們當人質也沒用,謝家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誰也無法阻止謝家兵臨城下。
你就安心等著吧,等著當大魏的太后。”
聽到最后一句話,謝貴妃心里呯呯跳個不停。有種既難過又期待的矛盾感。
……………………
正如慈安太后所言,謝家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從小的來說,這是皇帝與謝家的私人恩怨。從大的來說,這是皇權與外戚之間的權力之爭。
不管是哪一個,都只能是你死我活的局面。
凌晨時分,由二皇子親自領頭,謝國公及其黨羽緊跟其后,率領著五軍營將士一共十萬大軍,打著平叛的旗號,浩浩蕩蕩地逼向皇宮。
在府軍中衛的營地里,此時整個營地燈火通明,所有士兵都起來了,手握武器全副武裝地戒備著,氣氛顯得十分緊張。
因為將士們都知道,營地前方的各條路口已經被五軍營封死。
如果五軍營想要趁機發動進攻的話,他們所有人都無處可逃,只能背水一戰。
不僅是府軍中衛的營地是這樣,其他府軍左衛、右衛、前衛、后衛這四衛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也就是說,整個府軍五衛的出兵通道已經被剩下的六萬五軍營士兵給徹底封死了。
如果硬要突圍的話,只能放手一搏。
在主將營帳里,有三個人正在為此事發生爭論。
他們分別是府軍中衛指揮使馮君山,府軍左衛指揮使王琪,府軍右衛指揮使鄧益水。
按道理來說,在如此緊張的時刻,身為府軍左衛、右衛指揮使的王琪和鄧益水是不應該離開各自管轄的衛所進行聚會的。
然而事態緊急,他們卻不得不這樣做。
雖然外面所有消息都被封鎖了,但在場三人都是久經官場的人精,自然看出來里面大有蹊蹺。
首先是二皇子突然大半夜的拿著圣旨過來,聲稱大皇子勾結金吾衛和羽林衛犯上作亂,圖謀不軌,甚至還占領了皇宮。二皇子要求同屬禁軍十衛中的府軍五衛立刻出兵救駕平叛。
府軍中衛指揮使馮君山雖然見到了圣旨,卻不敢輕易答應出兵。
因為事情太過反常。
魏太祖本身就是通過造反得的天下,因此自大魏立國以后,朝廷對于軍隊的管控是十分嚴格的。
任何將領想要動用軍隊,最低限度要有調兵虎符。
到了魏武帝時期要求更加嚴格,不僅要有虎符,還要有圣旨才行,缺一不可。
二皇子深夜前來,手上只有圣旨卻沒有最為關鍵的虎符,這本身就極不合理。
除了這點以外,二皇子說大皇子勾結金吾衛和羽林衛犯上作亂,這才是最讓馮君山感到懷疑的地方。
要知道大魏禁軍雖然一共有十衛,但金吾前衛、后衛以及羽林左衛、右衛這四衛卻是宮廷禁軍,是離皇上身邊最近的一支軍隊。
因此能進入這四衛的將領歷來都是皇上的心腹親信,就算是普通士兵也要經過層層審核篩選才能留在里面。
假如說,禁軍十衛是皇帝親兵的話,那金吾衛和羽林衛則是親兵中的親兵。
這樣的親兵,會聽從大皇子的號令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