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江南以外,還有人提出可以打宜化、錦州、叢波等地。
這些地方也是產糧較多的地區,只要能打下來,也基本能解決缺糧的問題。
只是這些地方也普遍離西北較遠,需要士兵長途奔襲。
如果是騎兵還好一些,步兵的話就要走很長一段時間了。
只要是真正領過兵的人都知道,打仗比較忌諱長途跋涉,遠程奔襲。
因為長途跋涉不僅半路上容易被人偷襲,而且太過疲累的話對士兵的士氣也有很大影響,所以在兵法上才講究以逸待勞。
但為了解決缺糧這個問題,這仗是一定要打的。
現在眾人爭論的焦點,就在于應該打哪里。
寧志遠在眾將領爭論不休的時候,下意識地看了一下站在角落里的小女婿池非,只見他正緊緊皺著眉頭,似乎有不同的想法。
如果是別人的話,寧志遠并不會在意。
但這小女婿曾經多次在關鍵時候提出確實有效的解決辦法,幫了他很大的忙,所以寧志遠想聽聽他的意見。
“阿真,關于這件事你怎么看?”寧志遠直接開口問道。
因為寧志遠在軍中威望極高,他這一開口,眾人立刻停止說話,然后不約而同地望了過來。
池非沒想到岳父會當著這么多人的面問自己,一時間有些不太習慣。
但他很快就恢復過來,然后走上前來恭行禮道“大將軍,在下確實有個上不得臺面的愚見,只是不知該不該講。”
當著這么多人的面,他也不好意思直接叫岳父,于是臨時改了稱呼。
“說來聽聽。”寧志遠態度溫和地看著他。
池非走到鋪開的地圖前面,然后指著一條路線說“在下是這樣想的,如果我們長期占領一個地方進行管治還好。
但如果只是搶完一個地方就跑,這肯定會有損我們王師之名,也會讓普通民眾對我們產生反感和敵意。
所以在下認為與其去搶掠路途遙遠、并且易守難攻的產糧要地,還不如直接向東擴展。
以西陽古道為行軍路線,經臨祈、彝山、漳州、千鶴、懷興、錦江等地,最終占領九江府。”
“可是九江府并非產糧要地,我們占了又能如何?”一個將軍開口問道。
“占領九江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搶糧,而是利用九江的出海口為中轉站,去大魏以外的地區買糧換糧。”
眾人一聽,頓時眼睛一亮,這個想法倒是新鮮。,
寧志遠立刻催促道“阿真你繼續說下去。”
池非接著說“據我所知,臨近大魏的近海附近還有很多像百僦、灰衣、馬萊等盛產糧食的周邊小國,我們可以嘗試用鹽或金銀跟他們換購糧食。
除了方面換糧以外,占領九江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利用九江的海邊鹽場來大量制鹽。
制好的鹽我們可以用一部分來跟這些周邊小國換糧換物,另一部分可以低價轉賣給偽朝的鹽商來賺錢。
大魏歷年來都有私鹽泛濫的問題,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成為這私鹽市場中的最大供貨商。
如果順利的話,那以后西北這邊就有了新的進項,不至于坐吃山空。”
眾人聽到這里,已經不約而同地圍了過來,臉上更是露出十分驚訝的表。
他們真沒想到還有這樣的辦法,而且聽上去好像頗為可行的樣子。
“那萬一那些周邊小國不肯賣糧給我們呢?”一個大將忽然開口問道。
池非沉聲道“那我們只能對這些周邊小國動武了。
搶中原以外的地方,總比打劫同為漢人的大魏子民要好得多。
雖然我們已經不容于朝廷,但在民間的名聲還是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