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策動這四衛(wèi)皇上親兵跟著他一起造反?
還有皇后呢,難道大皇子連親生母親也殺了嗎?
這樣的通告只有什么也不知的平民才會相信。
而能夠在京城當官的官員或眾多手眼通天的勛貴個個都是人精,許多人早已從各種消息和渠道中拼湊出整件事的真相。
可以確定的是,先出手的人一定是皇上。
皇上終于對手握兵權(quán)、位高權(quán)重的外戚謝家下手了。
皇上他趁著公主成婚的大喜子,突然對以安國公為首的謝家人發(fā)起偷襲,想一舉殲滅謝家。
可是很顯然安國公棋高一著,不僅避開了偷襲,而且還控制了五軍營反撲皇宮。
金吾衛(wèi)和羽林衛(wèi)為了保護皇上,只能回防皇宮,所以才不得不撤走。
雖然這幾衛(wèi)軍都是精銳,但面對二皇子所率領的五軍營十幾萬士兵,最終還是不敵,皇宮被攻破,皇上這邊敗了。
而大皇子等人顯然是在突圍的時候被殺的,下場一定很慘。
至于皇上和皇后,多半也是二皇子和安國公等人下的手。
就連那些年幼的皇子也無法幸免,全都死于非命。
狠阿,實在太狠了!真正的斬草除根不留后患。
其中,最讓文官們無法接受的是二皇子軾父這個行為。
安國公是外戚,是外人,假如是他單獨起兵造反做下這種事,只能說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屬于亂臣賊子那一類人。
然而你二皇子是皇上的親生兒子,而且多年來深皇上的疼,如今卻做出這種軾父的行為,這實在超出了所有通讀圣賢書的文官們的道德底線。
你就算是讓皇上從此在宮中“養(yǎng)病”,當個有名無實的太上皇也好啊,可是你為什么要軾父呢?
歷朝歷代,就沒聽說過有哪個皇帝敢做出這種大逆不道、人神共憤的事來。
這種事別說是發(fā)生在皇家,就算是發(fā)生在平民百姓當中,也是一件駭人聽聞的事。
一個連親生父親都能下得了手的皇帝,怎能不讓這些文官們感到心寒和恐懼。
他們在朝堂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沉默態(tài)度,與其說是在無聲抗議,還不如說不知該如何面對這樣一個心狠手辣的新君。
然而文官們這些態(tài)度還是徹底激怒了二皇子,他早就看這些人不順眼了。
當年大皇子還在的時候,就是這些人幫著大皇子搞風搞雨的。
如今他馬上就要登基為皇,正好新仇舊恨一起算。
你以為我真的拿你們這班腐儒沒辦法嗎?
抱著這股滿腔恨意,大皇子在正式登基后迅速頒布了第一條法令設立皇家緝事都尉府,賦監(jiān)察百官、偵察百姓、逮捕及審問之權(quán)。
緝事府由皇帝直接管轄,可不經(jīng)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三司同意,直接抓捕犯人審理。
此法令一出,滿朝皆驚。
如果池非在的話,肯定會忍不住驚訝地說臥艸,這不就是妥妥的明朝錦衣衛(wèi)嗎?
最+新章節(jié)前往♂+\♂網(wǎng)\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