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滿屋子的人,也覺得十分頭痛,不知該如何安置他們,尤其是那三十多個流民孩子。
還好池非在給張小娥的親筆信中已經(jīng)考慮到了這一點,他讓張小娥去找聚雅齋的金掌柜,請他幫忙接收這些孩子。
因為這些孩子只要是八歲以上的全都學(xué)過印刷或挑字,而且至少有一半人已經(jīng)上手,算得上是合格的印刷工和挑字工了。
池非希望金掌柜可以看在他的面上,把這些孩子介紹到其他印刷作坊去做工人,就算不行也希望能夠暫時收留他們。
金掌柜從張小娥嘴里得知池非的請求后,立刻去請示曹當家。
曹當家在考慮了一會之后,終于答應(yīng)接收這些孩子到聚雅齋的各個印坊去做事,就當是幫池非一把。
張小娥聽說聚雅齋肯接收這些孩子后,感動得當場落淚,立刻向金掌柜一遍又一遍地表示感謝。
事不宜遲,當天晚上金掌柜就找了幾輛馬車來四合院接人。
離別之際,那三十多個孩子全都哭成了淚人,沒有一個愿意離開。
在這里不僅有飽飯吃,還有先生和小娥姐他們幾個大人關(guān)心他們照顧他們。
還有彭大強夫妻倆一個在教他們練武,一個在照料他們的生活。
甚至他們生病的時候,藍姐姐還會免費幫他們治療。
這一切的一切,都讓他們感到無比的安心和溫暖。
所有人都已經(jīng)把報社這里當成了他們的家,并產(chǎn)生了深深的依戀和歸屬感。
原本一切都好好的,但只是隔了一個晚上而已,卻突然發(fā)生了巨變。不僅報館被官兵封了,而且連先生也成了被官兵抓捕的對象。
如今還要他們離開這個溫暖的家,他們?nèi)几械诫y以接受,就像天塌下來一樣無所適從。
張小娥當然也舍不得他們,但如今她們自難保,能把這些孩子全都安置好就已經(jīng)傾盡全力了。
而且聚雅齋跟當家的關(guān)系這么好,又是有信譽的老字號書坊,張小娥相信這些孩子會得到善待的。這已經(jīng)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張小娥眼含淚逐一摟著他們,然后一邊安慰著這些徬惶無助的孩子一邊把他們一個個送上馬車。
當馬車駛遠后,張小娥這才敢失聲痛哭出來。
在安置好這些孩子后,接下來就是幾個大人了。
藍晴和彭大強夫妻倆只是受雇于池非,并非蘇府的下人,因此他們并不在緝捕文書當中。
為了不連累他們,張小娥叫他們?nèi)烁髯匀フ业胤桨犭x,以免受到牽連。
彭大強夫妻倆雖然萬分不舍,但他們畢竟只是普通平民百姓,還有年幼的兒子要養(yǎng),所以他們只能選擇離開。
還好他們兒子的病已經(jīng)治好,而池非平時給出的工錢又夠優(yōu)厚,此時他們上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積蓄,不至于像當初那樣為了醫(yī)治兒子連租房子的錢都用盡而被迫流落街頭討生活。
他們已經(jīng)想好,先找個便宜的地方住下,然后再做些小生意來糊口。
彭大強夫妻倆離開后,就輪到藍晴了。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藍晴選擇不走,她要跟他們一起離開京城去西北跟池非會合。
她給出的理由是她孤寡人本來就沒有什么牽掛,去哪里都無所謂。
池非不僅是她的主編這么簡單,還是她的導(dǎo)師和恩人,所以她要跟去西北幫他做事。
她相信,蘇主編總有一天會重建文學(xué)報的。她只想在文學(xué)報上連載她的小說,所以她要跟過去幫他。
而且她本又是個大夫,到了西北以后應(yīng)該多少能幫上一些忙。
在藍晴的堅持下,張小娥只好讓她留下來。
不過幸好有她在,平時到外面買米買菜或打探消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