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西北當局所預料的那樣,江南、江東、漢中、江北等地區出現了大批流民,人數達十幾萬人。 這些流民全是從西南和南方地區逃難過來的普通平民,其中大部分是燕南和臻遠這兩省的農民。 由于朝廷讓出了燕南和臻遠這兩塊地盤,使得上百萬當地百姓被胡人所俘虜。 如今這十幾萬流民,全是在胡人侵占燕南和臻遠兩地之前提前逃出來的,這才避免了成為奴隸的下場。 由于流民實在太多,沿線城鎮都大為緊張,紛紛緊閉城門,根本不敢讓流民入城。 前一個月還好,大部分流民身上還存有糧食,因此人潮雖然雜亂,但總體還算安穩。 但到了第二個月后,隨著流民身上的儲糧日漸枯竭,甚至出現斷炊后,流民潮開始變得躁動起來。 剛開始的時候,有流民代表會跟沿途的城鎮官員請求借糧,以求暫渡難關。 可是大多城鎮本身存糧就有限,哪里敢借給他們。 這一借,萬一城內糧食不夠發生暴動怎么辦?因此沒有一個城鎮官員愿意借糧。 然而人在饑餓的情況下是什么事都做得出來的。 因為借不到糧食,已經饑腸轆轆的流民再也顧不得這么多,開始對周邊的城鎮和村莊發起了大規模的搶掠。 那些城鎮為了自保,只能聚集鎮民和地方衛所的士兵對攻擊城鎮和村莊的流民發起反擊。 當雙方都有人在沖突中死傷后,情況頓時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數以萬計流民瞬間化身為饑餓的暴民,開始不顧一切地實施搶掠。 其中受害最嚴重的是周邊的村落,幾乎每條村子都被搶掠一空。 相比之下,一般大型的城鎮倒是相對安全。 畢竟流民又不是軍隊,并沒有專業的攻城器械。 雖然人多勢眾,但面對高聳堅固的城墻也無計可施,只能在搶完周邊的村落后就繼續往下一個府城進發。 這些流民所到之外,除了有城墻保護的城市外,幾乎所有村落和小鎮都會被搶掠一空,猶如蝗蟲過境一般可怕。 許多當地鄉民為了避免遭到搶掠,紛紛入城避難,導致城內租金瞬間暴漲。 此時各地衛所也不敢隨便出兵鎮壓或阻攔,只能派兵固守城池,并防止城內發生暴亂。 對于這股流民大潮,包括官員和平民在內,所有人都十分緊張。 在這種情況下,各地糧價不可控制地一漲再漲。 雖然各地官府明令禁止糧商囤貨居奇,并嚴格限制糧價,但這種事并不是一紙限令可以壓得下來的。 各地糧價還是不斷彪升,已經逐漸接近荒年的糧價,當地百姓可謂苦不堪言。 此時在朝堂之上,關于如何處置這些流民也成了一個爭論的焦點。 比較中庸合理的建議是把流民引導到江南各省等比較富裕的地區,然后專門劃出一塊地方安置他們。 因為這些地區是產糧重地,在供養這些流民的時候,至少在運輸上就省掉了一大筆開銷。 然而想暫時安置這些流民不難,但問題是以后怎么辦? 這跟當年西北流民大規模南下不同。 當年是因為北方大旱,再加上胡人入侵才導致大批西北流民被迫南下。 只要西北旱情得到緩解,并且胡人被趕走后,西北流民自然會回到原來的地方。 如今這些流民卻大部分都是燕南和臻遠這兩省的出逃農民,而這兩地現在胡人手中,究竟什么時候能奪回來,誰也不敢打包票。 有可能是一兩年,也有可能是好幾年,甚至是十幾年都難說。 換句話說,這十幾萬流民究竟要留多久,完全是個未知數。 這可不是幾千人或者一兩萬人,而是十幾萬人。 為了不讓這些流民餓死,每天光是消耗的糧食就不是個小數目,更不要說還要幫他們搭建住處、分配田產、安置入戶等各種事宜了。 不管對于哪一個地區來說,這些流民都是一個極其沉重的負擔。 即使是富饒如江南等地,也難以承受這樣的重負。 除了找地方來安置流民這種比較正常的提議外,朝堂之上還有另一種更為極端的聲音,那就是直接派兵鎮壓。 這一派聲音的理由是,這些流民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