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讓他敢把各地兵馬調往南方抗胡。
而且安國公相信,既然寧家和謝家一樣都有意爭天下,那他們一定會愛惜自己的名聲。
在這個事關民族大義的節骨眼上,打著忠臣遺孤旗號的寧家絕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在這時候出兵進犯大魏,否則只會敗壞其辛苦撐起來的名聲。
在這一點上,安國公倒是真的猜對了。
寧家確實不打算在這時候出兵遠征,一半原因是不想背上趁火打劫的壞名聲,其次是準備在西北全力推行新政,無暇他顧。
既然是御駕親征,身為皇帝的順天帝自然是全軍總指揮。
當然,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只是名義上的說法。
真正有權指揮大軍的,其實是謝家的人。
尤其現在安國公在京城“養病”不能來,身為其長子的謝昱昆自然就成了最大的話事人。
原本在路上的時候,謝昱昆還有些擔心順天帝會和孫馬兩人聯合起來搞事,但如今既然已經到了江口,身邊到處都是自己的族人和心腹干將,那就什么也不怕了。
他幾乎一意孤行地提出兵分兩路的做法,從兩個方向去圍剿胡人。
一路由他來領兵作為主力大軍一路南下,以泰山壓頂之勢把沿途所有被胡人所占領的府縣逐一拔掉,把胡人趕出這些地方。
另一路由皇上親自帶領,跟隨主力大軍后面負責地方善后以及清剿漏網之魚的胡人。
之所以要兵分兩路,謝昱昆的解釋是皇上貴為天子,怎么輕易涉險。跟在主力大軍的后面,不僅可以避免受到胡人的正面侵襲,而且所有武將士兵們只要一想到皇上就在身后看著他們,自然會士氣高漲、奮勇作戰。
這個做法既保證了皇上的安危,又提高了士氣,實在無懈可擊。就連許多不明真相的低級將領也覺得此計大善。
順天帝雖然提出強烈反對想親自統率大軍,但在以謝昱昆為首的一眾官員和武將極力勸阻下,只能被迫接受這個提案。
順天帝雖然覺得無比憋屈,但也無可奈何。
畢竟江口這里是謝家的地盤,而他手上又沒有兵權,確實拿他們沒辦法。
相對于順天帝的憋屈,身為其心腹臣子的許鈺初卻感到心驚肉跳。
謝家果然想對皇上下手了。
這個方案咋看上去沒有任何問題,但歷來御駕親征就沒有過這樣的做法。
一般都是皇上居中軍主力,然后從中指揮調度各路兵馬一路殺過去。從未聽說過皇上會另領一路兵馬在后方負責善后的說法。
萬一……萬一有一支胡人兵馬突然從背后偷襲,那首當其沖的必然是在后面領軍的皇上等人。
而一旦胡人知道皇上就在大軍身后,換作任何一個胡人首領都會想要這樣做。
這是借刀殺人之計啊!
想到這里,許鈺初頓時感到全身發涼、如墜冰窖。
此計實在太毒了。
如今皇上可以調用的兵馬僅有剛剛歸順的兩萬多地方新兵。僅憑這些缺乏實戰經驗的地方新兵能否抵御住胡人的偷襲,許鈺初完全不抱任何期望。
怎么辦?現在該怎么辦才好?
他現在才發現,自己還是低估了安國公等人,以及他們手上掌握的強大實力。
他第一次親身體會到什么叫騎虎難下。
這種不知如何是好的危急狀況讓一向充滿自信的許鈺初陷入到難以自拔的恐慌當中。
可惜時間不等人,還沒等許鈺初想出破局的辦法來,伐胡大軍已經開始正式出兵了。
除了留下十萬人負責江口的布防以及糧草供應外,全軍一共出動了五十三萬人。
正如神秘的仇先生所推測的那樣,這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