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娘家回來后,駱氏先是梳洗一番并換上另一套衣服后,這才去正院向婆婆廖氏請安。
來到正房的時候,駱氏看到小姑子簡書詩也在那里,正和婆婆廖氏在說話。
看到駱氏進來,簡書詩立刻站起來說“大嫂你回來了。”
“是的妹妹,我回來了。娘,媳婦歸家了。”駱氏走到廖氏面前恭敬地行了一禮。
廖氏先讓她坐下,然后問“親家母身體怎么樣?”
“母親身體已經無礙,多謝娘關心。”
廖氏欣慰道“那就好。之前聽說親家母不小心染上風寒咳嗽不止,我還正擔心呢。既然她身體已無恙,那我就放心了。
你回娘家之前我不是說了嗎?棋兒到江東游學至今未回,你大可在娘家多住幾天陪陪你母親無妨,不必回來得這么早。沒想到你這么快就回來了。”
駱氏柔順道“媳婦已經是簡家婦,自然要以娘和夫君為重。
雖然夫君游學未歸,但陪在您身邊照顧您也是媳婦該做之事,怎敢在娘家久留。”
“你有心了。你們夫妻倆成親不久,本該新婚燕爾才對,可是棋兒卻到處亂跑,實在有些不該。
等棋兒這趟回來后,我會好好說說他的,畢竟我也想早點抱上孫子。”
駱氏臉紅了一下,然后壓著心里的喜悅道“夫君是個做大事的人,自然有他的道理。媳婦身為他的妻子,理應支持才對。”
廖氏是個過來人,當然一眼就看出這話是違心之言。
除非雙方毫無感情,否則有哪個新婚妻子不想丈夫多陪在自己身邊。
不是她這個做母親的自夸,兒子簡書棋不僅儀表堂堂,而且年紀輕輕就考上了探花,可謂是才貌雙全、前途無量。如果不是回鄉丁憂,如今他還在翰林院任職。
媳婦駱氏進門后鐘情于兒子也是理所當然之事,自然希望丈夫能夠經常陪在身邊,這也是人之常情。
三人閑聊了一會后,駱氏忽然有意無意地說“聽說朝廷為了削減開銷,今年各地官員的新增名額會比往年減少許多,看來這官場是越來越難進了。
娘,不知夫君打算什么時候起復?”
廖氏一聽,先是用審視的眼神看了她一眼,然后沉聲道“這是爺們的事,不是我們這些內宅婦人該管的事。
你是棋兒的妻子,也是府里的女主人,理應以照顧夫君的身體及主持中饋為首要之事。
關于什么時候起復,要由棋兒自己來決定,這事你以后別再過問了。”
“是,娘。”駱氏有些委屈地應道。
在駱氏離開后,廖氏仍然皺著眉頭在想這件事。
坐在一邊的簡書詩忍不住問“娘,大嫂這是什么意思?”
廖氏臉色有些不豫地說“這話不像是你大嫂會問的問題,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多半是她的娘家人讓她代為打探消息。
估計就是她娘家人想讓你大哥早點起復當官,然后拉他們兒子一把,讓他可以謀個官職之類的。”
簡書詩有些不服氣地說“可這與大哥有何關系,他們家兒子考不上進士當不上官又不是大哥的錯,憑什么要讓大哥為了他們而起復。”
“傻丫頭,就是因為你大嫂的兄長一直考不上進士,才需要有官場中人拉他一把。
否則他一個舉人想要當官的話,沒有后臺和關系根本進不了官場。最多也就是做個教諭、縣尉之類不入流的吏員罷了。”
“那也不應該因為此事而逼著大哥起復啊。大哥想什么時候起復,應該由他自己決定才對。”
廖氏點了點頭說“我也是這樣想,所以關于什么時候起復一事,我從來不會問你大哥,一切由他來決定。”
其實對于兒子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