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沿途各地都有西北軍的間細接應,再加上張武等人一直采取白天休息,晚上行軍的方式趕路,一路上十分的順利,并沒有遇到大股的官兵。
就算偶爾遇到少量官兵經過,但在負責前方偵察的斥候士兵提前預警下,一行人只要預先躲起來,就不會被發現。
經過將近一個月的長途旅行后,一行人終于通過海路來到了九江府。
從船上下來的一瞬間,廖氏、簡書棋、簡書詩三人頓時被眼前那一幕忙碌繁華的景象所吸引。
只見港口十分巨大,到處都停滿了裝滿貨物的商船。
無數搬運工正在船主的指揮下,如同螞蟻搬家一般從船上裝卸貨物。
大量馬車或牛車就停在港口附近來回運送商品或糧草等物資。
地面部用大青石鋪就而成,馬車或牛馬走在上面十分輕便,既不會揚起大量的塵土,下雨天的時候也不會一片泥濘,可謂一舉兩得。
別小看這毫不起眼的設計,光是要在這么大的地方部鋪上青石路面,所耗費的人力物力絕非小數目。
整個港口到處都是人,既有負責搬運的工人,也有做各種小生意的小商販。
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操著不同的方言在大聲的說話或吆喝,十分的熱鬧。
雖然有很多人,但治安卻很好,并沒有出現大聲爭吵或打架的情況。
因為到處都有官兵在來回走動巡邏,一旦遇到糾紛,就會上前查看并制止。
不過就算是這樣,簡書棋仍舊看到,有兩個商人不知因為何事吵得面紅耳赤,就連官兵上前勸阻也無法平息怒火。
最后其中一個商人大聲罵道:“你這無賴,有種我們見官去。”
另一個商人不甘示弱地說“去就去,以為我怕你不行。”
兩人就這樣一邊吵一邊往不遠處的衙門走去。
看到這一幕,簡書棋很是驚訝。
因為在大魏其他地方,見官從來就不是一件小事,如果遇到貪官或昏官的話往往會落到傾家蕩產的地步。
所謂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雖然不是所有衙門都是如此,但除非迫不得已,沒人愿意打官司。
但這兩個商人好像只是因為生意上的問題談不攏就要去見官,難道他們就不怕得不償失嗎?
為此,簡書棋特意去問身邊的蘇子航這個問題。
蘇子航笑著解釋道:“回簡大人,在西北和東北這邊,見官并非一件那么可怕的事,很多民眾早已見怪不怪。
一來官府在判案的時候,衙門是敞開的,允許任何人進去觀看,這樣就能極大地減少暗箱操作的情況。
二來衙門不遠處就是每個官員都聞之色變的清廉社監察司,如果有當事人覺得縣官判決不公,可以隨時去清廉社舉報。
一旦收到舉報,清廉社就會派人去調查此事。
有這樣一尊大佛時刻盯著,自然沒有哪個官員敢任意徇私舞弊
當然,除非實在遇到無法調解的糾紛,否則一般人也不愿輕易去找官府打官司。
因為官府明文規定,凡是輸掉了官司的人,就要向衙門支付過堂費和訴訟費。
這筆錢大部分會作為衙門的公務費,小部分則會計入官員的俸祿當中。
所以衙門的判官們是巴不得天天都有官司可打,這樣就有額外的收入了。”
“判官?何為判官?負責審案的不是知縣本人嗎?”
“九江這里與別處不同,負責審案的并非知縣,而是名為判官的新任官員。
判官只負責審案和判案,不參與其他事務,隸屬于刑部,受刑部直接管轄。
設立專門負責審案的判官是我們家大人向大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