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恢復了那個農民的清白,又懲戒了那個貪心的失主,可謂一舉兩得。
蘇子航笑道:“這個案子確實判得好,所以很快就傳遍了整個九江,個個都稱贊判官是個真正的青天老爺。”
“原來是這樣,怪不得他們敢這么輕易地去打官司。
在我看來,這判官是一方面,但更重要是清廉社在這其中所發揮的監督作用,才是真正的關鍵所在。
畢竟不是每個官員都像這個判官那樣精明公正,萬一遇到是非不明的昏官甚至是貪官,還是難免會出現冤案錯案。
大魏之所以有那么多貪官污吏,就是因為沒人監管。
雖然吏部會考察各級官員的政績,另外御史臺的監察御史會通過‘刷卷’來審核各地卷宗,但這都是遠水救不了近火的權宜之計。
只有在各地都設有監察百官的清廉社,才是貪官污吏們的克星。
我越想這清廉社,就越覺得這個制度精妙無比。
如果有機會的話,我真想親自去拜訪一下那位想出這項制度的高人大才,向他好好請教一下。”
聽到這話,蘇子航和張武忍不住噴笑出來。
簡書棋有些不解地看著他們。
蘇子航有些辛苦地忍著笑說:“簡大人,您難道不知道,提出這項制度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我們家大人嗎?”
“什么,清廉社制度是阿真提出來的?”簡書棋一臉震驚地問道。
蘇子航一臉自豪地說:“是的,組建清廉社監察百官這個想法的確是我們家大人在幾年前向大帥親自提出來的,當時在一眾官員當中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后來在大帥的力支持下,開始在西北試行,一年以后才逐漸在東北這邊施行。
自從有了這清廉社后,所有地方官員都夾起了尾巴小心做人,不敢再像以前那樣任意盤剝百姓和商人,在民間可謂是一片叫好。
不僅是清廉社制度,就連那個新的官員選拔制度,雖然不是我們家大人率先提出,但卻是經我們大人精心改良后,才變成如今這副樣子。”
聽蘇子航說完后,簡書棋整個人陷入震驚當中。
他沒想到只不過短短幾年沒見,原來好友已經在西北和東北兩地大展拳腳、一飛沖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