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戰場上的老兵數量就會大打折扣,只能用新兵來填補缺口。
這對于以身作餌的寧志遠而言,是一件相當危險的事,因此遭到眾多將領的反對。
池非深知岳父不僅是寧氏家主,也是西北軍的主心骨,絕對不能出事,他也覺得這樣的安排不妥。ii
但偷襲映林城也確實需要更多的戰力,否則難以實現這個計劃。
既然不能提高老兵的數量,那就只能增加新兵的戰力了。
于是池非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建議,或許可以試試采用胡人的戰法。
胡人多年來之所以能夠到處攻城掠地、橫行無阻,除了士兵本身的兇悍外,還有一件至為關鍵的攻城法定那就是當年大厥第一任國王巴玉王所獨創的連射箭陣。
幾年前池非在聽說過胡人的連射之法后,就對此大感興趣,深感這種戰術確實是一種很強的攻城戰法。
通過這種不顧箭手傷亡,只顧射殺敵人的的特殊戰法,胡人能夠在身后大量弓箭手的掩護下,迅速爬上城頭與敵人展開肉搏戰。ii
以胡人的兇悍,一旦讓他們成功爬上城頭,對于大多戰力一般的守城士兵來說,那簡直就是滅頂之災,往往幾個回合城池就被強烈拿下。
胡人就是依靠這種悍不畏死的打法,攻下了周邊一個又一個城池。
岳父既然執意要不計代價地拿下映林城,那不如就用這種被胡人使用了多年,確實有效的戰法來攻城。
而且他們西北軍比胡人有一個更大的優勢,那就是他們擁有比普通弓箭威力更強、射程更遠的燧發槍。這或許是一種能夠更快打開局面的辦法。
寧志遠等人聽完池非的建議后,頓時大感興趣,立刻開始商討這種打法的可能性。
而如今西北軍對付映林守軍所用的辦法,就是改良過的胡人連射之法。ii
為了實現這個戰法,寧志遠直接調了七千六百個弓箭手過來參與這場偷襲戰。
除了這批弓箭手外,還有兩千三百多名隸屬于神機營的火槍手。
這兩千三百人,再加上寧志遠身邊的五千人,這就是神機營的全部人馬。
換句話說,這六萬士兵當中,真正負責攻城的只有五萬人,其余一萬人全是負責掩護的遠程射手。
這一戰,寧志遠可以說是真的押上了大半的身家。
為了盡可能地保護這些最容易受到攻擊的弓箭手和火槍手,寧志遠把騎兵專用的頭盔和鎧甲分給了他們。
由于要射箭和打槍的關系,這些遠程射手無法使用盾牌,因此這身頭盔和鎧甲就是他們唯一可以保護自己的裝備。ii
攻城戰一開始,這七千六百多個弓箭手就排成前后兩排。
緊跟其后的,是按五人一列排成四百六十列的兩千三百名火槍手。
不管弓箭手還是火槍手,全都一動不動地站在己方箭矢和鉛彈可以到達的有效射程內不斷往城頭方向射箭和開槍。
就算被城頭飛下來的箭矢射中也不能亂動,除非受了重傷或無力拉弓為止,才可后退把位置讓給其他人。
這些射手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盡量掩護同袍爬上城墻與敵人進行肉搏戰。
一般的弓箭雖然無法射穿射手身上的頭盔和鎧甲,但在這種敵方居高臨下的距離下,卻難以阻擋強弩的攻擊。
在魏軍幾輪強弩攻擊下,還是有多名弓箭手和火槍手被弩箭所射傷或射死。ii
但即使有人中箭,只要還能動的射手依舊咬著牙硬撐著往城頭射箭,沒有一個人因此后退。
射手如此,攻城兵也不例外。
無數西北老兵用牙咬著利刃,不顧生死地沖到城下,然后在身后大量射手的掩護下,順著云梯快速往上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