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穩贏不輸。
尤其是親眼見過西北軍的火銃后,安國公更加覺得不能再放任西北發展下去。
否則幾年后西北軍的火銃手由如今的幾千人增至幾萬人的話,到時別說他們謝家,就連胡人都不敢直攖其鋒。
假如不能趁著寧家還沒完全起來之前鏟除他們,以后謝家肯定不是他們的對手。
換句話說,這次大規模遠程很可能是他們謝家對付寧家最后的機會,因此安國公才不肯就此退兵。
如今看到手底下大部分官將都想退兵,這怎能不讓安國公為之惱怒。
就在這時,一直沒出聲的謝長風忽然開口道:“祖父,孫兒有一計,或許可以對付西北軍的火銃。”
“你說來聽聽。”
謝長風還是第一次當著這么多軍方大將的面發言,心里既興奮又緊張。
為了提升祖父對自己的好感,他故作鎮定地說:“在之前那一戰中,孫兒發現西北軍的那些火銃每次噴火,都是在我方士兵接近五、六十步時才出現。
可見這火銃雖然犀利,但射程卻并不遠。
如果真是如此,那這火銃只是表面厲害,應該無法擊穿盾牌或鎧甲。
既然如此,孫兒在想,要對付這火銃最好是派身穿鎧甲、并且連戰馬也裝備上馬鎧的騎兵進行突襲。
只要騎兵大隊能夠成功沖到火銃陣中進行沖殺,那敵方肯定會陣腳大亂。
到時我方后續大軍再一擁而上,一定能反敗為勝。”
聽完謝長風的提議后,不僅是安國公本人,就連其他眾大將也是眼睛為之一亮。
這法子倒是可以試試。
確實,上次大戰當中,西北軍的火銃手通常都是等到魏軍士兵接近五、六十步時才開始噴火的,可見這火銃確實射程有限,連長弓都比不上。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這火銃就不足為懼了。
只要所有騎士戴上頭盔和鎧甲,就連胯下的戰馬也都裝上馬鎧,那就有很大機會沖進陣中廝殺。
此計聽起來確實可行。
一時間,營帳中的所有人都不禁以充滿欣賞的眼神看著安國公的這位庶孫。
魯家的世子魯世聰更是直接大拍馬屁稱贊道:“少將軍英明,此計大妙矣。”
魯世聰這一開口,其他人也紛紛交口稱贊
沐浴在眾人贊賞聲中的謝長風雖然心中激動不已,但還是努力壓抑著一臉謙虛地說:“各位將軍過獎了,在下只是略盡綿力罷了,此事還得等祖父來決定。”
眾人這才一齊看向安國公,等他最終拍板。
安國公少有地用欣慰的眼神看了一下提出這個建議的庶孫謝長風,然后面向眾人大聲道:“諸君,為了社稷、為了朝廷,我等誓要跟逆賊寧氏一族死戰到底。
傳我號令,全軍立刻調集騎兵待命,并征召軍中所有馬鎧。
尤其是馬鎧,一件都不能少,必須要全部征召完畢,不得有誤。”
“是,末將遵命。”眾人齊聲應道。
眾將知道,安國公之所以特別強調馬鎧,那是因為這玩意確實數量有限。
所謂馬鎧就是用來保護戰馬的護甲。整副馬鎧分為保護馬頭及軀干兩個部分,主要以皮質為主,面上髹漆,并畫有精美的圖案。
到了前朝粱光宗時期,工部所設計的馬鎧已經由皮質發展到了鐵質,對戰馬的保護也變得更好。
只是這樣一來,馬鎧的重量隨即大幅上升。
就連大魏,也僅有馬鎧六千副左右,而且一般只裝備在用于突進的精銳騎兵以及百戶以上的高級將領坐騎上,一般戰馬是用不到的。
馬鎧的數量之所以遠少于騎兵所穿的鎧甲,不是因為工部做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