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火銃這種全新的武器甚至比百萬大軍還要厲害,他已經深深為其著迷。
然而現實卻往往比想象更加艱難許多,工部所研制出來的火銃不僅十分難用,而且制作起來也太過耗時耗力。想要達到裝備全軍的目標,根本就遙遙無期。
如今的工部,已經換了三批人。
前兩批官員因為進展太慢,幾乎被安國公給殺得差不多了。
但即使是用這樣的雷霆手段來強迫工部加快進度,還是沒能突破如今的困境。
工部所研制出來的火銃,完全不像西北軍那樣可以直接射出鉛彈。
相反,每次開火之前,都要像前朝的火銃那樣,把一根引火繩插進藥室里,然后通過人手點火的方式來點燃發射,方可完成一次射擊動作。
從推入火藥和鉛彈,然后到插入火繩,再到點火發射這一整套流程下來,每次發射都要很長的時間。
跟西北軍的火銃相比,差了幾乎一倍時間。
如果能搞到一支西北軍所用的火銃就好了,這樣就可以知道他們是如何做到不用火繩點燃就直接發射鉛彈的。
奈何西北軍對火銃營看守嚴密,這才一直無法得以實現。
這難用也就算了,最讓安國公無法忍受的是,每桿火銃從開始制作到完工,至少要三、四個月時間。
這還是熟手工匠才能做到的事,如果是生手,花個半年到一年都有可能。
如今三年過去了,動用了數千工匠拼命加班制作的工部也不過做出了兩千多桿勉強能用的火銃出來。
這樣的進度想要裝備全軍,簡直就是癡心妄想。
反觀西北軍那邊,已經越來越習慣把火銃兵用于實戰當中,并且屢建奇功。
這兩相對比之下,怎能不讓謝家上下感到無比的焦急。
謝家現在所面臨的困境,就跟當初池非在研究如何讓火槍量產時所遇到的難題一樣。那就是如何大幅提高火槍的產量。
可是安國公等人就算再聰明多智,也絕想不到這世上還有簡易機床這種東西,以及標準化的分工協作這種流水式的工作方式。
少了這兩樣東西,想要實現火槍的批量生產,根本不太可能。
這種差距的產生不是池非真比工部的官員聰明多少,而是時代與見識的差異所造成的。
而這種差距,絕不是通過威副利誘的手段就能強迫官員和工匠們有所突破的。
否則在池非那個世界的近代史里,堂堂中華大國就不會被洋人的洋槍洋炮給打得喪權辱國了。
當年的鴉片戰爭,與其說是洋人打大清,還不如說是工業文明打農業文明,兩者根本就不是同一個量級,哪里打得過。
如今的謝家,就跟當年的大清有點類似。
在面對西北軍犀利的火槍時,自知單靠人力已無能為力,不得不研究制作比池非那山寨版遂發槍更加山寨的火銃來應付西北軍的進攻。
請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