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江口府打通入侵江南的瓶頸后,現在更是成了謝家最大的敵人。
再加上胡人通過奸細大量散布瘟疫,如今謝家不僅要應付胡人的大舉入侵,還要面對越來越嚴重的散瘡瘟疫,實在是疲于奔命。
這還不止,安國公并沒有忘記正在大肆攻略北方各地的寧家。
如今兵多將廣,并且擁有大量火銃的寧家就如同懸在謝家頭頂上方隨時會插下來的利劍一般,讓安國公坐立難安。
在這種危機四伏的情況下,安國公又如何能夠安心養(yǎng)病?這才導致病情越來越嚴重。
不過這倒是便宜了謝昱珩。
由于身體每況愈下,安國公不得不將手上的權力和人脈逐步轉移到唯一還活著的兒子謝昱珩手上,讓他來代替自己操辦各種軍務和政務。
安國公雖然不甘心就這樣交出手上的權力,但也不得不這樣做。
……………………
就在謝家傾盡全力到處征糧以及制造火銃之時,西北和東北這邊也沒閑著。
西北在繼續(xù)積極練兵的同時,還在更一步推廣土豆的大面積種植。
由于上年土豆的大豐收,使得所有嘗到了甜頭的農民對這種耐旱高產的外來作物充滿了無比的熱情,全都想再多種點增加產量。
關于如何育種方面,經過簡書棋這幾年來不斷組織人手去鄉(xiāng)間田頭進行宣傳和教育,現在很多農民都已經學會了如何對土豆進行育種和種植。
開春以后,不用官府催促,許多農民已經開始自動自發(fā)地在自家田地里種下了更多的土豆苗,期望來年有個更好的收成。
至于東北這邊,實行的是分地區(qū)種植政策。
那些土質和水源較好的地區(qū),就按原來的辦法種植水稻、小麥等常規(guī)糧食。
只有那些土質一般的荒地和山地,才會大量種植耐旱高產的土豆。
尤其是那些由十幾萬流民所耕種的梯田,基本上大多都種上了土豆。
這樣一來,不僅那些流民能夠實現自給自足,而且還能余力用多出來的收成來交稅,可謂一舉兩得。
如今這十幾萬流民,已經不再是東北地區(qū)的負擔,而是變成了比較穩(wěn)定的軍糧供應者之一。
當然,這分地區(qū)種植政策是指官田的做法。
如果是普通自耕農的話,他們愛種什么就種什么,官府是不管的,只要他們交足稅就行。
但因為土豆本身既耐旱又高產,所以很多農民都愿意在自家一些土質不算好的田地里種上土豆,來作為自家的口糧或備用糧。
由于西北和東北兩地地域廣闊,再加上又是新鮮事物,培育出來的土豆種苗還處于供不應求的階段。
因此剛剛才被寧家收復的江西各地還沒機會種植這種全新的農作物,但這也不過是早晚的事情罷了。
經過這幾年來的用心經營,如今的東北百姓已經完全習慣了寧家的統治,很少有人再懷念以前的日子。
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自從寧家接管東北以來,不僅各種苛捐雜稅沒有了,而且由于清廉社的長期監(jiān)管,各地已經很少再出現官商勾結、魚肉鄉(xiāng)民的情況。
因為一旦有這種情況出現,只要有百姓向當地清廉社舉報,很快就會有清廉社的人對官員進行調查。
這使得所有當官的人都不敢胡作非為,以免被清廉社抓到。
這種政清人和、安居樂業(yè)的大好環(huán)境,跟以前大魏官府管治時相比,好的可不止一點點,而是好太多了。
因此所有東北百姓都覺得現在的日子挺好的,幾乎沒有人想再回到以前的生活。
但也并非所有人都是如此。
對于一些自命清高的頑固讀書人來說,他們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