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一輪修整后,胡人大軍終于準備發起進攻。
首先出列的是五千弓箭手,這些胡人士兵全部頭戴頂盔、身穿皮甲,以四人為一組,排成足有一千列的弓陣,只在中間空出一個很大的缺口,方便后面的士兵攻城。
看到這個弓陣,城墻上的眾人頓時緊張起來。
與胡人交手這么久,他們早就見識過胡人橫掃天下的連射箭陣。
這五千弓箭手遠遠地站在射程之外,一言不發地等待著進攻的信號。
在他們身后,另一波胡人挑出了五千個男平民,并且把他們的家人都帶了過來。
領頭的千人長用生硬的漢語對著這五千個男人大聲說:“你們這些奴隸聽好,在一柱香內,誰能殺掉一個魏軍士兵,那個人的一家就不用死,否則全家都得死。
還有,誰敢逃跑的話,不僅他要死,他的家人也得陪他一起死。都聽清楚了嗎?”
那個千人長剛一說完,負責要脅的一大幫胡人士兵立刻把刀架在那些婦女和孩子的脖子上。
那些婦女和孩子被這個動作嚇得紛紛尖叫或哭喊起來,那些被選作攻城兵的男人們看到自己的家人這樣,全都露出了痛苦的表情。
除了箭陣外,胡人還拿出了另一個殺手锏:從各地城墻那里折下來的守城大炮,加上起來足有三十多門,比架在宛州城城頭上的大炮多出四倍有余。
為了減輕運輸重量,這些大炮只拿炮身,不拿底座,使用的時候就架在木制的架子上,并由俘虜的魏軍炮兵來操作。
這些原本用于守城的大炮實在是太多了,這一鋪開來,讓人看得心驚膽戰。
隨著一聲長長的號角聲響起,攻城戰終于開始了。
首先發起進攻正是那三十多門大炮。
雖然不愿這樣做,但那些成了俘虜的魏軍炮兵為了保命,只能按照胡人的命令不斷往城頭方向開炮。
一時間,宛州城上炮聲不斷,震耳欲聾。
實際上,在缺少穩定底座的情況下,這些架在簡易木架上的大炮由于仰角不夠,命中率是很低的,很多都只能打在墻身上,真正能打上城頭的并不多。
但架不住它們數量多啊,就算是亂轟也能對守城的士兵造成極大的震懾力。
雖然宛州方面也開炮還擊,但對比胡人的三十多門炮,這些反擊顯得是那么的力不從心。
隨著炮聲的響起,那五千弓箭手也來了到城墻下方,然后以千人為一組輪流射箭。
雖然城頭上方也飛來大量箭矢,但跟胡人的箭術比起來,還是有十分明顯的差距。
光是第一輪箭雨,就有上百個魏軍士兵被射中。反觀胡人這邊,僅有十幾個人中箭。
在騎射方面,胡人確實占據著絕對的優勢。
在大炮的掩護下,再通過這一輪接一輪連綿不絕的齊射,箭術精準的胡人在付出了將近三百人的傷亡后,很快就占據了上風,逼著城頭的魏軍士兵不得不豎起了箭盾。
這盾墻一豎,雖然有效阻擋了不斷飛來的箭雨,但也嚴重阻礙了己方弓箭手的射擊,很快就變成了胡人單方面的進攻。
在成功壓制了魏軍的弓箭手后,胡人統帥立刻下令上云梯。
很快,數百個胡人把一架架云梯架在了城墻上,然后一邊用盾牌擋著從上面飛下來的箭矢或落石,一邊拼命護著云梯。
如果是平時的話,這時候該胡人的攻城兵上了。
但胡人統帥卻并沒有這樣做,而是讓那五千平民上。
“上,快上!只要殺掉一個魏軍士兵,就能讓你們的家人活下來,上!快上!”在胡人千人長的大聲呼喝下,那五千個男人只能咬著牙硬著頭皮往前沖。
他們手上甚至連像樣的兵器都沒有,只有一根削尖了的短木棍。
在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