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事情就這樣定了。陳帳房,這次真是麻煩您了。”
“馮當家太客氣了。如果這小子平日做錯什么的話,你不用給我面子,該罰就罰。”
“沒事,年輕人就算做錯什么,只要好好改就行了。我們這么久沒見,您不要這么快就走,我們好好聊聊。”
“隨你,反正老夫今天也沒事做。蘇真,你先回去吧。記得明天一早過來上工,不要遲到了。”
“是,先生。學生先走了,有時間再去看您。”池非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
陳帳房揮了揮手讓他走了。
最后跟馮掌柜告別后,池非心情愉悅地回到了四合院。
走到院子的時候,池非看到住南書房那位姓簡的讀書人正坐在一個石礅上曬太陽。
除了他以外,住正房那對夫妻只有三、四歲大的兒子也在那里玩。
只見小孩正彎下身把一個用竹篾編成的小球從地上撿起來,然后邁著兩條小短腿跌跌撞撞地跑到簡書生的面前把球交給他。
這簡書生接過球后,“嘿”一聲把球扔到院子的另一頭。
小孩立刻興奮地跑過去把球撿起來,然后又跌跌撞撞地跑回來把球還給簡書生。
簡書生拿到球后又扔出去讓小孩撿。兩人玩得不亦樂乎。
池非看到這畫面不禁滿臉黑線。
這位大兄弟,你在逗狗呢?
不過算了,既然兩位當事人玩得這么高興,他一個外人就別多管閑事了。
“下午好,簡先生。”池非禮貌性地向他問好。
“你好,蘇小哥。看你進來的時候滿臉笑容的樣子,遇到什么好事了?”
“算是遇到一件好事,我找到活干了。”
“那恭喜你了,是什么活?”
“有家布莊招帳房先生,我剛去應聘,人家答應收我了。”
“你是帳房先生?!”簡書生驚訝得一下子瞪大了眼睛。
“雖然看起來不太像,但我還真是干這個的。不過我只是新手,入行才半年。”
“十幾歲的帳房先生,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果然英雄出少年啊。”
“你過獎了,只是混口飯吃而已。”
“你太謙虛了,在京城這個地方,沒點本事根本連飯都混不了。對了,既然你是帳房先生,那你懂算術嗎?最近我在看算經,對這個頗感興趣。”
“算術的話,我只是知道一點而已,就不敢顯丑了。”
“這樣吧,你幫我看看這道題,我想了好久都沒想到解法。”簡書生一時間也分不清他是謙虛還是真不會,干脆把算經上正在研究的那道題攤開給他看。
池非只好接過去看,這一看才發現這道題竟然是古代有名的數學題“雞兔同籠”。
這個問題的原文是這么寫的“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翻譯過來的意思是有一群雞和兔子在一個籠子里,頭一共35個,腳一共94個,問有多少只雞,多少只兔子。
這道題在他那個時代的大部分中學課本里都出現過,是非常經典的二元一次方程的入門題。
求解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設雞有x只,兔子有y只,列成方程就是
x + y 35
2x + 4y 94
用二元一次方程式很容易就能算出x23,y12,所以雞有23只,兔子12只。
然而這時代并沒有二元一次方程算法,池非很難跟他解釋清楚。
不過他記得以前數學老師在講這道題的時候,還講了另一種比較好玩的解法,他想了半天才想起來。
在整理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