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上午,池非像往常一樣在益和布莊里上工。
然而馮掌柜卻帶了個年約二十七、八歲的青年進來,然后向池非介紹說這是他的一個侄子,想過來學一下帳房方面的工作,讓池非好好帶帶他。
池非看著這個神情倨傲的年青人,心中已經猜到是怎么回事。
下午,池非趁著店里沒什么事的時候,獨自去找馮掌柜。
“阿真,你找我有什么事?”馮掌柜皮笑肉不笑地問道。
池非開門見山地說“掌柜,我這人不喜歡拐彎抹角,我就直說了。您這位侄子是打算留在店里做帳房先生?”
馮掌柜也知道很難蒙混過去,有些尷尬地說“阿真啊,其實是這樣的。我這侄子原本是個讀書人,從小開始就一心想考科舉。
可惜運氣不佳,一直沒能考上秀才。現在都快而立之年了,再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
他父親呢,也就是我親弟弟找到我,想讓我給他一份帳房先生的工作好養家活口。
其實我也很為難,阿真你是個難得的人才,可那畢竟是我的親侄子,他父親都已經親自開口求到我這里,我也實在不好拒絕,希望你能夠體諒。”
果然如此。
如果益和布莊像其他老字號一樣,名下有幾家分店的話,那可能還有轉彎的余地。可益和布莊是新開店,只此一家,根本就不需要兩個帳房,所以必須要走一個。
當然,如果池非能夠一直幫馮掌柜想出更多促進店里銷量方法的話,那馮掌柜肯定會有所比較,不一定會讓池非走。
但池非深知自己只是個帳房,并不是銷售策劃員,不能為了迎合東家的需求而一味地去想各種促銷手段,這只會本末倒置。
之前想出買一送一和買滿多少就送小禮品的方法已經足夠益和布莊打開局面并維持住良好生意了,何必再畫蛇添足。
當然,別的店家也不是蠢人,早就有人開始模仿這樣的銷售方法。
看到有其他店開始模仿,馮掌柜曾經不止一次地問他還沒有其他促銷手段。
池非卻直接說沒有。因為他不想當店里的招財貓,只想當個普通的帳房先生。
對馮掌柜而言,一個是外面請回來的外人,另一個是自己的親侄子,親疏遠近一眼就能看出來,走的人只能是池非。
他現在不直接叫池非走,只是想讓池非帶一下他的侄子,等他侄子上手后再讓池非走而已。
知道事情已經沒有轉彎的余地,池非十分干脆地說“既然如此,那我做完今個月就走吧,這樣掌柜你也不必為難了。”
做帳就跟做人一樣,要有始有終,這是帳房先生這行的規矩,池非不想打破這個行規,更不想搞壞自己的名聲,就當是大家好聚好散吧。
看到他這樣好說話,馮掌柜也很高興地說“那就辛苦阿真你幫忙帶一下我侄子了。”
“如果他有什么想問的話,我會盡力解答的,請掌柜放心。”
“好,好,那就辛苦你了。”
從第二天開始,池非就由帳房先生變成了負責協助那個,主要的帳房工作就由馮掌柜的侄子來做。
通過幾天的觀察,池非發現這個名叫馮遠志的讀書人并沒有做過帳房的工作,最多也就是會打打算盤和記帳而已。至于做帳什么的,根本就是外行人。
關于做帳方面,池非并不打算教他,因為這是做帳房的吃飯本事。
他又不是什么圣父圣母,憑什么要把自己吃飯的本事教一個外人?
另外這個馮遠志似乎還把自己當成了要考科舉的讀書人,對于帳房的工作有些不屑一顧,覺得這些末枝小道跟讀書比起來根本就是小兒科,有什么好學的,一看就懂了。
所以平時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