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如垃圾一般堆得到處都是的新書,一個書生打扮的青年整張臉一片鐵青,看上去有些嚇人。
相比之下,漱玉齋的錢東家那才真是欲哭無淚呢。
這些都是從他書坊里面印出來的新書,其中大部分都是各店書商退回來的貨。
退貨最多的,是新出的話本《玉郎仙劍》,其次是草堂書生的其他作品。
更要命的是,現在除了跟草堂書生簽約分成的漱玉齋外,幾乎沒有書店敢再上草堂書生的書。
原因無他,不過就是為了一個“利”字而已。
現在到街上隨便問一個看過話本的人現在最紅的話本是哪一本?
幾乎無一例外都會答是《仙俠》,其次是《梁祝》。
這兩本書的銷量實在是太恐怖了。
《仙俠》第一卷跟《梁祝》一樣,僅僅一個月時間就已經印到了第五版。
而《仙俠》第二卷更夸張,剛上市不到十天時間,就已經加印到第四版,突破第五版指日可待。
至于草堂書生的書,最多也就是印到第三版左右。最近出的兩本新書或許是因為趕工的關系,質量明顯下滑,能不能印到第二版還是個未知數。
當然,兩個當紅作者的話本如果能一起賣是最好的,但聚雅齋的當家親口說了,以后任何書商想從他那里拿最新版的《梁祝》和《仙俠》的話,就要把草堂書生的書下架,否則拒不供貨。
沒有人會跟錢過不去。既然只能選一個,而且兩者銷量又相差這么多,書商們當然會選擇更好賣的那個。
于是無一例外地,書商們約在一起跑到漱玉齋的門口要求把草堂書生的書部退掉。
畢竟這事本來就是草堂書生和漱玉齋先挑起來的,否則人家《仙俠》的作者池非和聚雅齋也不會這樣做。
由于退貨的書商實在太多,幾乎圍滿了店門口,漱玉齋東家怕他們集體鬧事,不敢不退。
這樣一來,漱玉齋本身的存貨,再加上這些退貨,加起來足有四、五千本之多。
這批貨,算是徹底砸在手里了。
想把貨賣到其他府城?說得簡單,做起來就難了。
一來漱玉齋的根基原本就在京城,在其他府城并沒有分店以及相熟的同行。而且草堂書生這名號可能在京城很紅,但在其他府城知道的人卻并不多。
原因很簡單,古代交通不便,信息傳遞困難,想把名氣擴展到外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還有,漱玉齋的東家也不是瞎子,早就看出草堂書生最近剛出的這兩本新書,因為趕工的關系質量下滑嚴重。如果不是因為作者的名聲,估計根本就賣不動。即使拿到外地去賣,外面的書商還真不一定看得上眼。
漱玉齋東家心里那叫一個悔啊。早知道就不印這草堂書生硬要加在新書序言里的那些話了。
現在好了,直接把聚雅齋的當家給得罪了,人家硬是讓你下不了臺。
那個年青書生陰沉著臉問“這些真是那些書商退回來的貨?”
這個書生,正是赫赫有名的草堂書生,真名叫趙玉郎。
因為本人名字有個“玉”字,所以特別喜歡在自己筆下的男主角名字里也加個玉字。
他的第一本成名作《金鎖緣》,里面的男主角就叫張玉郎,用的正是他自己的名字。
漱玉齋東家苦著臉說“趙公子,難道這還有假嗎?老夫這下虧大了,我都不知道這么多貨該怎么處理。”
“這些匹夫敢爾?!以后我的書,不許給他們發貨,一本也不賣他們!”趙玉郎氣得直發抖。
聽到這話,漱玉齋東家差點忍不住要對他爆粗。
你他娘的,如果不是你搞風搞雨,老子會堆這么多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