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切步入正軌后,會感覺時間過得特別快。
不知不覺間,又一個月過去了,又到了盤帳結算的日子。
果然正如金掌柜所言,因為江南蘇元府最大的書坊長慶坊從聚雅齋里批發了一萬五千多本《梁祝》和《仙俠》的新書,這回分到的錢比上個月還要多,足足有四千五百多兩。
當然,《梁祝》是不算在其中的,因為《梁祝》是直接賣斷給聚雅齋的,今后賣得再多也與他無關。
加上上個月分到的三千六百多兩,池非現在有了八千多兩的身家外加一幢二進的四合院。
雖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他已經相當滿意。
相比于一年前吃了上頓就沒下頓的乞丐生活,現在他不僅成功在京城落戶安家,而且也算是小有資產。如果這樣還不滿足的話,小心被雷劈。
人的是無窮的,所以人要學會節制,要學會感恩,要學會知足,否則永遠也快樂不起來。
這是小時候外公教他的做人道理,他越長大,越覺得有道理。
他以前認識幾個混得特別好的同學和朋友,有的做銷售,有的做講師,有的做金融,這些人的年薪都是以百萬來計算的。
但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忙,非常非常的忙。
經常出差已經是小事,他們幾乎就很少有休息的時間,不是上班就是應酬,總之一年到頭幾乎都是在忙忙忙。
他曾經問過他們,像他們現在這樣年薪百萬,有車有房,有妻有兒,覺得開心嗎?
他們沒有一個人回答說自己過得開心。
他們感覺自己就像是一根被硬塞在機器里的彈簧,每天都被各種業績任務和工作壓力折磨著連喘息的時間都沒有。
但他們不敢停下來,他們怕一旦停下來,就會失去現在的資源和地位,變得一無所有。
看到他們這樣,池非深深覺得外公說的是對的。
一個人想要的越多,那他就需要付出越多。
人在年輕的時候多拼搏是應該的,無可厚非。但凡事都有個度,如果這份所謂的成功是在不斷透支人的健康和生命為代價的話,那這樣的成功真的有意義嗎?
池非自問做不到,所以他寧愿做個雖然沒什么錢,但卻過得輕松自在的人,就像他的外公一樣。
就算是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池非仍然保留著這樣的想法。
在溫飽無憂的情況下,他寫小說已經不再是單純為了賺錢,更多的是一種自我實現。
他想把自己知道的東西,想表達的東西通過小說的形式表現出來。
把下個月要印刷出版的稿子親自交給金掌柜后,從聚雅齋出來的池非趁著天色還早,決定去探望一下陳帳房。
對于這個真心實意對自己好的老人,池非已經把他當成了重要的長輩,幾乎每個月都會去探望兩三次,順便跟他聊聊天。
隨著去的次數漸多,他跟陳帳房的家人也開始逐漸認識。但他知道古代男女有別,所以盡量避免跟女眷有過多的接觸。
探望完陳帳房回到四合院后,池非把正在打掃院子衛生的張小娥叫進了客廳。
“當家,什么事?”張小娥有些奇怪地問道。
池非從身上拿出三兩銀子放在桌上對她說“這些銀子是給你的,你自己收好。”
“當家,你是不是想請人回來吃飯?有多少人來?”張小娥不疑有他地接過銀子,像往常一樣把它當成了菜錢。
池非知道她誤會了,沒好氣地說“這不是給你買菜的錢,這是你的月錢,白給你的,懂嗎?”
“這、這是給我的?”張小娥有些不敢相信地看著他。
“對,就是給你的,不止今個月,以后每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