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趙玉郎是在書商行會每年一度的交流會上鬧事,所以很快整個話本市場所有書商和作者都知道了這件事。
沒過多久,有關趙玉郎的八卦又有了新的消息。
原來,就在交流會舉行的前幾天,他那個從青樓贖回來的外室因為受不了他的整天打罵,干脆伙同殲夫趁他不在家的時候,把他的所有銀子和銀票都帶走了,聽說足有上萬兩之巨。
回到家后的趙玉郎這才發現此事,于是大驚失色下趕緊報官。
然而他的外室早就跟殲夫離開了京城,想再追回來談何容易。
退一萬步說,就算人能追回來,這么多錢想再拿回來,根本不可能。
因為就算犯案的兩人不用,但各級官員盤剝之下,哪里還有得剩,這已是官場慣例。所以這錢是注定要打水飄的。
據住在隔壁的鄰居說,人財兩失的趙玉郎從那時開始,整天喝酒罵人,其中罵得最多最狠的就是池非,其次是聚雅齋,說是因為他們,自己才落到這番境地。
接下來,充滿怨氣的他干脆趁著交流會的舉行,直接來到會場找池非算帳。
然而因為池非有事沒來,于是就跟聚雅齋的金掌柜吵了起來,結果事情越鬧越大。
在得知真相后,絕大部分人都是以一種看小丑的心態看這趙玉郎。
只有少部分別有用心的人還在意有所指地說他可能是真有冤屈,否則好好的一個人,怎么會變成這樣。但這樣的聲音只是極少數,并沒有多少人放在心上。
所謂墻倒眾人推,一時間,突然冒出了很多人指責這趙玉郎平時為人傲慢,目中無人,經常對別人出言不遜,如今落到這個下場是他咎由自取。
說這些話的人,大多是同樣寫才子佳人類話本的同行作者,有一種在痛打落水狗的嫌疑。
相對于這些人,池非和聚雅齋方面卻十分低調,完不提這事,仿佛什么事也沒發生一樣。
雖然聚雅齋方面什么也沒做,但眾書商也不是傻子,他們知道聚雅齋的東家曹老先生對這件事不可能無動于衷,之所以不表態,只是不想壞了風度而已。
這就是趙玉郎愚蠢的地方,他由于不是京城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并不知道聚雅齋的歷史,更不知道聚雅齋跟書商行會的關系。
趙玉郎以為聚雅齋只是普通的書坊,恃才傲物的他覺得以自己的名氣足以逼迫聚雅齋棄車自保,放棄池非這個新人作者。
的確,聚雅齋多年來行事低調,但它的東家曹當家卻是當年創建書商行會的主要成員之一,在行會當中的影響力非同小可,這樣的人又豈是可欺的?
另外有傳聞說,這曹老先生背景很不一般,并非普通的商人。至于這個傳聞是真是假就沒多少人知道了。
此事過后,京城眾書商都很有眼色地達成了一個共識以后絕不上架趙玉郎的書,就算他換了筆名也是一樣,以免得罪聚雅齋。
于是,在趙玉郎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京城的書商已經不約而同地把他排斥在話本市場之外,徹底斷了他東山再起的路。
因為趙玉郎的事,使得整個話本界充滿了一種八卦的氣氛,許多人是抱著一種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態來看這件事的。
而對于普通讀者來說這件事卻起不到任何波瀾,一來知道這件事的人并不多,二來大部分人更關心的是《仙俠》的第五卷能否如期上市。
還好作者池非本人以及出版此書的聚雅齋并沒有食言,《仙俠》第五卷在萬眾期盼下,終于如期上市。
《仙俠》從第四卷開始,就出現了提前排隊購買的現象。這第五卷更是夸張,一大早擠在各間書店門口的讀者比之前多了將近一倍,所有人都擔心去晚了買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