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院子。院子里有幾間房,既可以住人,也可以當倉庫。基本上很多鋪子都是這樣的結構。
想要出售鋪位的業主也不是傻子,知道自己的地方好,所以這兩處位置在這么多鋪位當中幾乎是最貴的。
池非算了一下,如果按周邊其他鋪位的租金,這兩處鋪位要部收回投資的話,大概需要十五到二十年時間。
看起來回收時間很長,但池非知道古代跟現代一樣,房屋和商鋪的售價跟租金并不是固定的,幾乎每隔幾年就會有所增長。
只不過古代房價相對穩定一些,不像現代那樣幾乎每隔幾年就會被人炒翻天。
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古代并沒有炒房的概念,而且一般人家除非迫不得已,否則是絕對不會輕易賣房的。
很多平民百姓幾代人都住在同一幢房子里代代相傳,真到賣房子的境地幾乎相當于山窮水盡的地步了。
雖然古代房價相對穩定,但不管怎樣,房價和鋪租仍然還是會逐漸上漲的,只不過漲多漲少而已。
如果再算上租金上漲的幅度,池非估計十二到十四年就可以收回部本金。這樣算下來的話,這筆投資還是值得做的。
兩家鋪位的業主在馬中人的游說勸說下,終于肯適當降價。
最后,池非分別以四千三百兩和五千兩的價錢買下了這兩處鋪位,并且當天就辦理了過戶手續。
這兩處鋪位一買,池非的身家就從一萬二千多兩,變成了兩千七百多兩。
不過拿著剛到手的兩份鋪契,池非還是覺得很值的。
他不像這時代的大部分人那樣,只想著把錢都存起來。他很清楚錢放著是不會生錢的,只會越用越少,用來投資才是王道。
拿到鋪位后,池非先請工匠把兩個鋪子都粉刷一遍,然后將其中最貴的那個鋪子拿來出租,另一個便宜一些的鋪子他另有他用。
由于最貴那個鋪子位置實在很好,很快就有人上門求租。對方是一家老字號的布莊,在京城有兩家分店,現在打算開第三家。
原本這布莊東家也想把這鋪子買下來的,但可惜晚了一步,讓池非給先買了下來。
池非以前在益和布莊做帳房的時候,對于京城其他布莊也是有所了解的,知道這家長隆布莊的確是京城的老字號,信譽也不錯。
于是他很爽快地跟這長隆布莊的當家簽訂了租賃協議,每月租金二十五兩,為期三年,押二付一。
每月二十五兩的租金收入,基本就足夠應付他們三個人的每月伙食跟日常支出,其中還包括了張小娥和大牛兩人的月錢以及池非每月筆墨紙張的花費,甚至還有幾兩盈余。
這樣一來,就算是徹底解決了坐吃山空的問題,實現了良性循環。
………………………………
看著姐姐寧雅珊一針一針地繡著花帕子,寧雅芷若有所思地問“姐姐,你說如果人受了傷,而且傷口很大的話,能不能像縫衣服一樣把傷口縫起來呢?”
寧雅珊被妹妹這無比驚悚的問題害得差點扎到手,立刻瞪著她說“你在說什么傻話,人又不是衣服,哪能縫起來。你這腦袋瓜子整天都在想些什么亂七八糟的東西。”
“嘖,我只是問問而已,你怎么又訓人家。不跟你說了,我回去看我的小虎去。”
“說起你那只剛買回來的小貓,我就一肚子氣。
你養貓就算了,可是哪有女孩子家會把自己養的貓起名叫虎妖的。虧你想得出這樣奇葩的名字,讓娘親知道肯定得罵你。”
“放心啦,我平時都是叫它小虎的,你不說的話娘親哪里會知道。”
“你啊,整天不是顧著玩就是騎馬逗貓,你就不能好好學學其他大家小姐該學的東西嗎?
琴棋書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