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經把香皂的配方賣掉,池非覺得是時候退居二線了。
他決定招個掌柜、一個帳房和兩個伙記回來正式經營隨緣皂店,而他就當個幕后東家回去好好寫小說去。
至于張小娥和大牛,就跟他一起留在四合院里。
他們平日除了負責家務外,另一個重要工作就是制作肥皂和香皂,做好后就送到店里出售。
池非信不過其他人,所以這件事只能由他們兩個來做。
池非并沒有讓他們白做,跟店里的伙記一樣每月另外付給他們工錢。
張小娥和大牛一開始怎么也不敢收,還是池非硬要他們收下的。
池非畢竟是現代人,雖然他們兩個都是他買回來的下人,但他沒有讓人做白工的習慣,該給的還是要給的。
池非并沒有打算擴大生產,能保持現在的產量就可以了。
他開隨緣皂店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吸引其他商人的注意,從而引人來買他的配方。
現在目標已經實現,他也沒想過要靠這小店賺大錢,能每月穩定賺上一筆就夠了。
他很清楚,憑他這種小店,是沒辦法跟那些大商家競爭的。
他們既然已經拿到配方,一定會開作坊大規模生產。
雖然他們十幾個人組建了皂業商會統一了價格,但那只是針對京城本地的市場而已。
私下里,他們肯定會將貨賣到外地去,擴大市場。
這出貨量一大,價格自然會有所降低。
因為這屬于各個會員自己的販賣路線,皂業商會既無權,也不應該干涉。
總體而言,隨著香皂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總有一天價格一定會降下來的,到時香皂很可能跟肥皂一樣,變成普通的消費品。
這是供求關系所決定的,誰也控制不了。只不過在這一兩年內,價格還是可以暫時控制的。
能想到這點的不止是池非,那十幾個商界人精也肯定想到了。
所以在這一兩年內,這些大商家趁著暴利期還沒過,一定會卯足了勁大量生產香皂賣錢。
已經從售賣配方當中大賺了一筆的池非就不跟他們搶生意了,也爭不起,還是安安心心做他的寫手吧。
關于請掌柜和帳房,池非決定去找陳帳房幫忙看看有沒有合適的人選推薦。
剛開始的時候池非原本不想麻煩陳帳房,但后來他想起自己以前看過的一篇文章。
這篇文章大概的意思是一個晚輩偶然去找長輩幫些小忙,其實是一種親近的表現。長輩通常并不會覺得厭煩,反而會覺得很高興,感覺自己受到了晚輩的依賴和尊重。
池非想起陳帳房幾次幫自己的態度,覺得這篇文章說得有點道理,于是他帶著禮物去探望陳帳房。
他現在什么最多?當然是自家生產的香皂和肥皂了。
所以他這次除了循例帶些點心水果外,還帶了十幾塊香皂和一大塊未切開的肥皂當手信。
對于池非的來訪,陳帳房很高興。
他是東升米鋪總店的老臣子,德高望重,很多事已經不需要他親自動手。
他現在已經處于半退休狀態,大部分時間都在家里,只有月尾要盤帳的時候才會回到店里幫忙。
因為平日里太閑,所以池非來看他,他覺到很高興。
然而比他更高興的,是陳帳房的兒媳劉大嬸。
原本對池非態度一般的劉大嬸,自從得知現在京城最火的隨緣皂店就是他開的以后,對他的態度馬上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熱情得讓池非有些受不了。
劉大嬸也想不到家公的學生竟然這么有本事,開了這樣一家店。
可惜自己女兒早在兩個月前就跟一個秀才訂了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