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來,又是一年過去了。
在這一年里,京城發生了不少事。
其中最大的事,是大皇子和二皇子兩位殿下先后迎娶正妃。
大皇子妃周氏是前國子監祭酒周大人的嫡女,這門婚事早在五年前就已經定下了。
之所以叫前國子監祭酒,那是因為周大人在三年前因急病去世了。
大皇子妃周氏是守完三年孝后才跟大皇子成的婚,否則兩人早就成其好事。
二皇子妃吳氏是長春侯的嫡女,就家勢和地位而言,比出身書香世家的周氏顯然要更勝一籌。
同年六月,皇上將大皇子從禮部調到工部,暫領工部左侍郎一職。
相比于執掌五城兵馬司這個重要職位的二皇子來說,被調到工部的大皇子看上去要遜色不少。
在許多讀書人和士人眼中,工匠的地位是很低的,連農人都比不上。
所以在六部當中,工部往往被排在了最后的位置,這是很多官員的共識。
大皇子由好好的禮部調到較差的工部,這何嘗不是一種無形的降級,這不得不讓人浮想連翩。
相對于眾人的各種揣測,大皇子本人倒是表現得十分平靜,沒有表現出任何不滿。
進入工部后,他像在禮部時一樣,十分認真地跟著工部尚書學習各種日常事務。
其態度謙虛,溫文有禮,完沒有身為皇子的架子。
這讓那些原本就支持嫡長傳承的傳統文人官員大為欣賞,紛紛對大皇子的為人稱贊不已。
雖然宮里還有其他幾位皇子,但這些皇子普遍年紀太小,最大不過八歲,最小也才兩歲。
因此不僅早已成年,如今各自都已經成婚的大皇子和二皇子兩人,自然而然就成了皇位最有力的競爭者。
除了年紀優勢外,兩位皇子的母妃身份也非同小可。
大皇子的母親就不用說了,正兒八經的正宮皇后,一國之母,身份尊貴無比。
而且皇后還是先帝在位時,親自賜婚于當時還是皇子的今上的正妃。可以說是跟今上一起過來的少年夫妻。
而二皇子的母妃謝貴妃更不得了,她是太后的親侄女,安國公的嫡長女,是太后真正的娘家人。
這謝貴妃不僅出身高貴,而且長得貌若天仙,剛一進宮就得到了今上的青眼,對她寵愛有加。
僅僅三年時間,就由貴人迅速晉升至貴妃,地位僅在皇后之下,其受寵程度可見一斑。
據傳當她誕下二皇子的時候,今上抱著二皇子十分高興地說了一句“此子肖我。”
這話是從宮里傳出來的,不知真假。但今上對二皇子的偏愛倒是誰都能看出來。
不僅弓馬是今上親自教的,而且從小就被今上抱在膝蓋上讀書,跟他母妃一樣受盡寵愛。
相比之下,今上對于大皇子就明顯冷淡許多。
雖然跟二皇子一樣,從小就請名師教導各種學識,但很少會表現出親昵的態度。
當兩位皇子相繼成人后,今上把大皇子指派到了禮部,而把二皇子派到了戶部。
最近這兩年,又把二皇子從戶部調到了五城兵馬司,都是重要的位置。
所有人都看出,今上的確是偏愛二皇子的。
而且從他遲遲不肯立大皇子為太子這一點來看,將來這皇位到底會花落誰家現在真的很難說。
由于二皇子血緣上的外公安國公是根深蒂固的世家家主,而且手握西南軍兵權,代表的是勛貴世家的利益,所以許多世家大族都偏向于二皇子。
而那些傳統的士大夫和官員,則大多選擇支持大皇子。畢竟嫡長繼承制,是數千年來的宗法傳統,怎能輕易違背。
而且大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