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民幣呢?
答案是明朝一兩銀子人民幣660元
答案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但這是比較接近真實的數據。
有人說,池非在東升米鋪做學徒的時候,每月三兩銀子太高了。
可是各位想清楚,如果一兩銀子只相當于6百多塊,那三兩銀子就是1980元。
大魏的京城就相當于現代的北京,一個在北京打工的人每月薪水只有1980元,如果工作的地點還不包吃住的話,根本就生存不下去。
所以池非當時做學徒時每月三兩銀的工錢是真的不高。
而一個富有經驗的帳房先生每月十幾兩(按十五兩算)銀子工錢也就很正常了,換算成人民幣的話,也就是9900元。
一個在北京工作的資深財務會計,這個工價應該也是說得過去的。
以下是我查到的資料,各位可以看看
……………………
古代一兩銀子等于今天多少人民幣?
古代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現在很多人其實是毫無概念的。特別以當代電視劇為極端,居然出現兩個饅頭一碗湯5兩銀子,一個少奶奶一次賭博輸掉一千萬兩銀子等等荒唐透頂的情節,顯示當前中國的創作人無知和不認真到了何等程度,要知道萬歷年間國庫年收入才達到200萬兩,而且還是經過張居正改革后國庫收入豐富才有的數字。
甚至包括了金庸這樣的大師似乎也對銀兩的貨幣價值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大家都該記得郭靖初遇黃蓉,被她宰了一頓,結果“一會結賬,共是一十九兩七錢四分”。
看過一些古籍就可以發現,一兩銀子的貨幣價值其實相當的高
《紅樓夢》里劉姥姥看到賈府上下一餐螃蟹24兩銀子,感嘆說小戶人家可以過一年了。要知道劉姥姥家當時也算中產階級的,有房有地還雇得起工人丫頭,第一次上賈府打秋風,得了20兩銀子,千恩萬謝的。
《明史》里提到七品知縣一年的正當俸祿基本工資吧只是45兩白銀。而《射雕》時代在南宋中晚期,白銀流通量還低于明清,其價值只能更高才對,這19兩多一餐飯,不管是怎樣難得的美味佳肴都似乎太過分了。
因為各朝代銀兩的貨幣價值都有所不同,那么現在一般推算古幣值都采用一般等價物交換的方式來計算,對中國人來說千年不變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以下采用太平年間的大米物價記錄為標準,進行一個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銀兩的貨幣價值答案。
史載明朝萬歷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當時的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現在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75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人民幣6608元
由于《紅樓夢》故事雖以清朝為原型,生活狀況卻以明朝為藍本,姑且以明朝的銀兩價值計算,劉姥姥拿到了一萬三千多元的過年費,當然很高興了;而郭靖則付出了超出一萬二千元人民幣一餐飯錢,還是在張家口這樣一個小地方,太夸張了吧。郭靖就算傻,但窮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錢的價值,黃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這一宰吧。
這一兩銀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購買力而言更是高得嚇人了。唐太宗貞觀年間物質文明極大豐富,一斗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就可以買200斗米,10斗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于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
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文一斗,也是一兩銀子2065元人民幣。
根據《宋史食貨志》提到“熙、豐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