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在桌面上寫了一個“禮”字。
池非一看,頓時明白過來。
顯然皇上是想借此機會把姚敬堂提拔到禮部尚書這個位置來。
怪不得繼任人選遲遲未定,原來皇上心中早有定案。
看來,外界的猜測還是有點道理的。
皇上確實不想把禮部尚書的位置讓給大皇子一派,以免其權力過大。
寧志遠看他的表情,知道他已經想明白了,臉上不禁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
這個女婿果然聰明,一點就透,跟聰明人說話就是輕松。
寧志遠談興頗濃地說“保皇派這三個字可不是隨便取的。如果不能與今上推心置腹,又如何能夠得到今上的信任。
阿真,你已經是自己人,很多事我也不怕告訴你。
我寧氏一脈能夠歷經數朝始終圣眷不斷,就在于堅守‘放權’、‘不爭’和‘固軍’這三條鐵律。
第一條鐵律是放權,所謂放權,指的是兵權。
太祖皇帝在剛建立大魏之初,先祖是最先把兵權主動奉上的統領,因此才得到了太祖皇帝的信任獲封國公之位。
至于同期那些死握著兵權不放的世家大族,基本上都沒什么好下場。不是被流放就是滿門抄斬。
對于任何一個皇帝來說,兵權都是敏感至極的東西,豈容他人覬覦。
除非有心造反,否則兵權這玩意對于任何一個大將來說其實都是燙手山芋。
如果捏著不放的話,更會變成一道催命符。
先祖早有明訓,寧氏一脈絕不可貪戀兵權,該放就放。
所以我寧氏一族可以說是最看重兵權,同時也是最不在乎兵權的家族。
這道理其實就好比借錢一樣,假如我借錢給你,到期后你不僅如數歸還,而且還不用等我開口就主動還錢,那我就會覺得你這個人講信用,下次再借你錢的時候就不用擔心你不還了。
而那些死捏著兵權不放的人,就相當于借錢不還的人。如果你是債主,是不是很想教訓他們一頓?”
池非贊同道“岳父說得對,這的確跟借錢是一個道理。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有借無還,再借很難。”
“這道理其實很多人都懂,但他們就是舍不得手上的權勢,才會一錯再錯,到最后只剩死路一路。
第二條鐵律是不爭,所謂不爭,一是指不摻合皇子們的爭斗,絕不提前站隊,只忠于最后坐上那位置的人。
二是不爭功不爭名,今上有任命就接,無任命也不強求,要盡量做到無欲則剛。
第三條鐵律是固軍,所謂固軍,就是不管主枝還是分枝,都必須有人從軍。
并且相互提攜,讓寧氏一族在軍中始終保持威望。雖然也允許有人從政,但軍中的威望和權勢才是寧氏一族的根本,絕不可棄。
只要自身有本事的話,就算一段時間內無所作為,也終有被重新重用的那一天。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就是這個道理。
我寧氏一脈自第一任鎮國公跟隨太祖建立大魏那天起,就一直堅守這三條鐵律,這也是鎮國公府能夠一直屹立不倒的原因所在。
你看看這么多年來有多少曾經烈火烹油,風光無限的家族,到如今能留下來的又有多少?
爭?有什么好爭的,到頭來不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罷了。”
池非聽完這番話,不禁拍手稱贊說“寧氏先祖確實深明遠慮,洞察人心,真是一名智者。”
“那是當然,我曾經看過先祖的行軍手扎,里面是他在行軍打仗時的各種想法和應對。
其智之高,其思之妙,實在讓我等晚輩汗顏。扯遠了,再說下去就沒完沒了了。
小芷還在外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