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輪寒喧后,眾官員開始陸陸續續地坐了下來。
在場的除了工部尚書、吏部尚書、戶部尚書這三部尚書以外,還有國子監祭酒、翰林院學士、通政使、平章政事等其他朝中大佬都來了。
如果再加上刑部、禮部、兵部三大尚書、都察院、以及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仆寺、鴻臚寺這五寺官員的話,那就是一個小型的朝會了。
然而他們都知道這些人是不會來的。
首先刑部尚書姚敬君是堅定的?;逝?,最忌背上結黨營私之名,因此是不會輕易參加這種文官聚會的。
新任禮部尚書馮友明雖然不是?;逝?,但他是一個快要告老還鄉的老油條,一切以求穩為主,自然也不會摻腳進來。
兵部尚書跟二皇子關系曖昧,應該也不想跟他們這些普遍支持嫡長繼承制的文官有所牽連,以免引起二皇子的不滿。
而都察院本身就有監察百官的職權,為了避嫌,自然不適合跟其他官員交往過密。
至于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仆寺、鴻臚寺這五寺就更不用說了,屬于圣上直接掌控的部門。就算這些人敢來,他們也不敢輕易接待。
這次他們這么多人聚在一起不是為了喝茶聊天,而是為了商議所有人都最為關心的組閣之事而來。
幾個人坐下后,國子監祭酒張大人直接開門見山地問“顏公,這里您資歷最深,見識也最廣,對于組閣之事您怎么看?”
此話一出,所有人立刻看向正襟危坐的吏部尚書顏大人,想聽聽他的意見。
吏部尚書顏大人沉吟片刻,然后開口道“就老夫個人而言,是不贊成組閣的,因為其中變數太大。但不管我們贊成與否,此事已成定勢,我們只能等其結果。”
戶部尚書許大人卻笑著說“我倒是與顏公意見相反,我是支持組閣的。
的確,組閣一事關系重大,變數也太多。但凡事有弊也有利,內閣一旦成形,將會變成最容易向圣上進言的地方,這何嘗不是一種更為暢通的言路?”
“許大人雖然說得有道理,但怕就怕入主內閣的人不是這樣想,而是另有所圖。”
許大人卻十分淡定地說“張大人過慮了。前朝自粱肅宗組建內閣開始,擔任大學士之人無一不是兩榜進士出身的文官。就算偶爾有其他出身的人加入,那也不過是檀花一現的極少數而已。
我不敢說這次圣上組建的內閣也全是文官主導,但一到兩個名額應該是跑不掉的?!?
此話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同。他們之所以沒在朝堂上反對組閣,其實也是有這方面的考量。
畢竟他們都是官至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員,當然想借此機會更進一步。
通政使汪海潮問“關于內閣人選,許大人你可有頭緒?”
許大人笑了笑說“圣上的心思,又豈是我等俗人可以猜得到的。不過參照前朝的例子,內閣大學士多半會從六部當中選出一人擔任,就看圣上會不會也照此慣例施行了?!?
平章政事房大人贊同道“顏公說得很有道理,其中一個名額的確有可能會在六部當中出現。
如果是我們三個當中任何一人當選都是好事。就算不是我們,這名額落到刑部尚書姚大人頭也好,算是不過不失。
怕就怕落到兵部尚書閔大人頭上,那就比較麻煩了?!?
雖然他沒有明說是什么麻煩,但眾人都心領神會。
他們之所以這么關注此事,那是因為內閣權力極大,完全可以壓制六部。
尤其是在這個兩位皇子相爭最為激烈的敏感時刻,這突然組建而成的內閣,對于將來的皇位繼承問題很可能會起到至為關鍵的作用。
說句不好聽的話,萬一這時候皇上突然駕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