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還掌著大部分的兵權?
可是調動兵馬不是需要有虎符和圣旨嗎?難道那些人敢抗旨不成?”
“調動兵馬確實需要虎符和圣旨,但我問你,誰有資格驗證虎符和圣旨?”
池非聽岳父這一反問,很快就明白過來,虎符和圣旨絕非低級將領和普通士兵有資格查看,只有真正領兵的將領才有資格查看這兩物。他說是就是,他說不是就不是,底下的兵將哪里知道是真是假,只會聽上頭命令行事罷了。
因此歷任皇帝都只會讓信得過的武將來掌兵,正是為了防止兵權被別有用心之人所掌握。
虎符和圣旨畢竟只是死物,真正起決定作用的還是負責領兵的人。
寧志遠看他想明白了,這才接著說“你剛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想對你說的事。
原本各地衛所,尤其是拱衛京城的禁軍和五軍營都應該受皇上直接管轄,歷代皆是如此。
但就因為幾十年前那場奪嫡之戰,使得情況出現了變化。
名義上全國兵馬是受皇上指揮,但實際上那幾位以安國公為首的勛貴才是真正手握兵權之人。
這不僅是因為那些人當年的拱立之功,謝太后垂簾聽政那幾年的精心布置也是維持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所在。”
聽到這里,池非已經有所領悟了,這實際上這就相當于利益交換。
安國公等人讓今上當上皇帝,其報酬則是要各地的兵權。這就形成了一種等價交換的平衡。
再加上今上登基的還未成年,那時朝廷主要由謝太后在把持。
為了娘家的利益,謝太后可能不僅會默許這種情況出現,甚至還會有意縱容安國公等人掌權。
畢竟今上并非謝太后的親生兒子,跟太后隔了一層,謝太后想偏幫娘家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只要謝家保持強盛,她這太后的權柄自然穩如泰山,不會有任何人能夠撼動得了。
但這里就產生了一個問題,這么多年來,皇上真的甘心把兵權一直讓出來嗎?
想到這里,池非忍不住問“岳父,今上就真的愿意一直保持這種狀況?”
寧志遠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你能想到這點,說明你已經想通了其中的利害關系。
今上并非一個碌碌無為的昏君,他當然不甘心兵權旁落。
其實這么多年來,今上一直在培養自己的心腹干將。
如今京城幾大衛所當中,究竟有多少是皇上的人,又有多少是安國公他們的人,外人是很難分得清楚的。就算是我,也只是知道個大概而已。”
“安國公等勛貴難道就甘心眼睜睜地看著手上的兵權被今上逐漸蠶食掉?”
“傻小子,你以為那些老狐貍真的會什么也不做嗎?他們自然有應對的辦法。
一個人想升官很難,但讓他不升官卻很容易。如果有必要,想在軍中弄死幾個人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辦法多的是,可以說防不勝防。
當然,安國公等人再大膽,也不敢公然造反。
首先皇上乃大魏之主,名正言順的朝廷正統。
大魏立國兩百多年,其威望早就深入人心。
如果安國公等人敢公然造反,很快就會受到天下人的聲討和圍剿,名不正言不順很難維持下去。
其次只要有我們西北軍在,他們也不敢這樣做。
西北軍長年跟胡人打仗,其戰力遠勝于任何一支軍隊。
就算是安國公親自率領的西南軍,也難以匹敵,因此他們不敢亂來,只敢在背后做些小動作。
大部分情況下,安國公等人是不敢跟今上唱反調的。
例如前幾年胡人趁著西北大旱大舉入侵邊疆之時,今上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