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十點左右,到瓦硯的還不少。
早飯基本吃過了,人少、正好來看心閑體正帖。
雖然就一幅字,說實話,能看懂的少,但就得看看。
今天又事兒?
景元姍在外廚房的門口,也就靠外邊了。
太陽照在廣場,冷風吹過屋檐,就是吹不進來,都圍著人。
記者來采訪。
景元姍還穿著袍子,頭發隨便扎著,戴帽子方便。
不只是她,其他人也明白了。
鬧成那樣,總得有人說個話。這給景元姍機會,可以想好怎么說。
記者都有點緊張,殿下的粉絲厲害就罷了,她也是啊。
那幾個收了紅包反手賣喻璴的,大家只覺得搞笑。畢竟,他們想蹭殿下,也沒好下場。
粉絲圍著,但很有禮。
記者開始:“請問你就是景元姍先生嗎?”
景元姍嚴肅臉:“是的。”
記者問:“你對教育的問題,有什么看法?”
景元姍放松一點:“有些、其實是說不清的。”
記者點頭,有些就是能說清的。別企圖混淆視聽是非顛倒。
景元姍就是反話:“比如我現在賺的錢,很多人一輩子賺不到。那我是不是可以讓妹妹過得像公主了?我不知道什么樣算公主。反正我妹妹都得干活,有人可能說,才十五歲!錯,別說四五歲,姐姐干活的時候,我一歲半的妹妹也幫忙,越幫越忙。”
記者姐姐也有一歲多的孩子,太容易入戲。
和很多寶媽一樣,景元姍說起小妹妹溫柔又話多:“小孩的積極性不能打擊,也不能說孩子還小,得告訴她,活兒要怎么干,有些是干不了,讓她看著,長大就會了。再比如,幫忙照顧她的阿姨,要說謝謝,要將自己最喜歡的蛋糕和人分享。花園遇到更小的小朋友,要敬老愛幼。她就不會覺得她最小,誰都得寵著她。”
記者姐姐都學到了。
景元姍總結:“每個人教孩子,都不一樣。婆媳、夫妻、為教育孩子吵。我個人覺得,教會她們勤勞善良、端莊大氣,公主不等于錢,但肯定要自信。”
一片掌聲。
記者姐姐差點忘記自己做什么了:“再問個問題,如果別人拍教育類,你會怎么看?”
景元姍大叫:“又不歸我管!”
不是奇怪。
是網上、其實就那些鼓吹的,景元姍控制、或稱霸啥的。
人家喊霸乂權,這都用景元姍頭上了。
景元姍就像受辱:“GDP那么多,人均收入在提升,生活水平的提高,錢我又賺不完。如果有好的作品,那與我無關,別人自然就去看了。誰又不是傻子,被人耍的團團轉。估計那心里把別人當傻子?”
群眾的智慧才是大智慧。
有時候大智若愚、有時候難得糊涂。
記者姐姐不多說、該禮尚往來了:“你當初接《三人行》的時候,是出于什么考慮?”
這不是簡單采訪,相當于宣傳了。景元姍也相當于首秀。
景元姍狀態調整很好,吐槽一下就夠了:“其實真沒什么,就是覺得劇本不錯,要去做這件事,那就要做好。我還年輕,不懂的很多,楚導、尤導、許老師、孫老師、楊媽媽、葛校長、都是教了我很多。我雖然飾演一個老師,其實也是一個學生,學的越多,變得越強。然后可以傳遞給別人。”
鼓掌鼓掌!
很多人把景元姍當老師代言了。
她自己卻清晰的定位,學的越多、變得越強,多有道理。
傳遞知識、就是老師的本義。
記者姐姐繼續幫殿下:“若是有人來找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