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侯爺趙堯當真是高看了這個青年。
這天底下佩劍的就一定是俠客義士?執筆的就一定是書生文豪?青年背著一把劍是不假,可連自己的衣暖飯飽都解決不了,哪有什么精力去當那俠客義士?
到侯爺府無非就是掙幾兩銀子,把之前劈去的那些個桌椅板凳和欠下的飯錢結清,就足夠了,他做到了應盡的本分,至于小侯爺學不學,他管不了,也不敢管,到了月底能結清工錢就好。
趙堯依舊帶著一群扈從為害鄉里,扈從里面不知道什么時候多了個帶劍的青年,從來不茍言笑。
當趙堯看上了哪家黃花閨女,然后挪動著都快要被榨干的干瘦身體餓虎撲食上去的時候,往往青年就斜依靠在門口,將劍抱在身前,聽著屋里撕心裂肺的慘叫聲,一臉的麻木無情。
這些女子家中,往往還有父母長兄在場,性子急躁一點的,還敢沖上去要找趙堯拼命,可惜還沒近身就被按倒在地,免不了一頓毒打,性子軟弱一點的,那就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女兒妹妹被糟蹋,誰叫趙堯家大勢大,那可是皇親國戚啊,惹了就要掉腦袋啊。
青年很安靜,因為他很清楚,趙堯不就是專門針對他的嗎?只要有他在場的時候,趙堯都會咆哮的越大聲,還會逼著那可憐女子也叫的大聲,聽著那不堪入耳的聲音,以及趙堯那故意傳出來讓他聽的話語:“給老子哭,外面可是有一位大俠,你叫的越慘,說不定他就沖進來救你了?!?
青年沒這慈悲心腸。
連這些女子的父母兄長都無動于衷,他和這些女子毫無關系,何必替她們出頭。再者這位小侯爺完事兒了不都會扔下一錠銀子嗎?一錠銀子啊,夠買多少桌椅板凳吃多少飯了。
趙堯也納了悶了,這他娘的江湖大俠,也沒有傳聞中那么俠肝義膽啊,相反,不知不覺趙堯倒是覺得這青年有些順眼起來了,要不哪天也給他找個妞解解饞,讓他就這么死心塌地的跟著自己?
青年領了第一筆工錢,有十幾兩銀子,拿著銀子的青年不驚不喜,只是裝進兜里,然后就上街還賬去了,但凡被他劈過桌椅的掌柜,無不例外都拿到了賠償銀子,那些原本把青年都罵的狗血淋頭的人,不知為何突然就變了口氣,有說青年一看就是富貴相的,有說就知道他能飛黃騰達的,還有說自己狗眼不識泰山的,總之青年進了侯爺府,這身份啊,也就跟著水漲船高了。
這青年叫牛維,人就跟他這姓一樣,木訥的像頭牛,任憑你好言好語如何夸,都蹦不出個屁來。
可惜的是風向還沒轉變多久,夸贊的話還沒聽幾天,又一窩蜂的變成了對他破口大罵,上至祖宗十八代,下至斷子絕孫,怎么罵的爽快怎么來,只因為牛維干了一件大事,把整個永州都捅破了天的大事。
這一日小侯爺照樣招搖出侯府,身后依舊是那一群扈從和佩劍青年,走到午門之時,無意間就瞥到了一對爺孫,老頭兒衣衫破爛,縫縫補補不知道多少層,眼看著老眼渾濁就要入土了,孫女能好些,至少衣服還算干凈,低著頭擺弄著剛挖的野菜叫賣。
趙堯對這些窮苦人向來都是嗤之以鼻,連搭理都懶得搭理,可當那小姑娘抬起頭,正對上趙堯的眼神之后,突然之間,趙堯心底的邪火一下子被勾了起來。
眼前這丫頭,約莫著就十三四歲的模樣,長得談不上貌美,不過極為水靈,尤其那雙眼睛便似那凡俗字畫中的點睛一筆,愣是讓趙堯挪不動腳下步子。
趙堯舔了舔嘴唇,吃慣了那臀肥腰圓的貨色,猛然看到這樣一位可人兒,那還當真是把持不住啊。
趙堯逐漸的向那姑娘靠近,她身邊同樣擺著攤鋪叫賣的人不由得便開始落荒而逃,唯獨這一對爺孫,大概是沒聽說過這位臭名昭著的小侯爺,抑或是根本就認不得眼前這人是誰,只是略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