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精神生命和生理生命的雙重融合,人們通常說要身心健康,虧其一即殘缺不全。
所以性命二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兩大要素。
道教吸收了儒佛兩家的心性學說,又發揚了自家傳統的性功學說,形成性命雙修的修煉理論。
性之造化系乎心,命之造化系乎身。性即是吾人之靈覺,命即是吾人之生機。
由此,可以將性命雙修分為性功與命功兩種。
性功是道教與儒、佛相通的地方,而命功則是道教獨有的傳統和特色,不講命功,不是道教。
性命相依,其中命為重。
性和命的關系就如同馬和車,性可喻為馬,命可喻為車,車壞馬即奔,屋壞人即走。
如燈油是命,燈光澤是性。有燈無油,燈必不能發光;徒有燈油而不能發光,則不能顯現油燈照明之用。
修道之意在教人積足油量,并教以點燈之法。
道經有云“性靠自悟,命靠師傳”。
大部分修行只能靠自己體悟,為師者只能原則上掌握和指導,所以說“性靠自悟”。
“悟”之一字,大有講究,師傳者不可將玄況說深說透,以免形成定格,修者難以突破和全面發展,只可釋疑解惑,具體事上督促檢查破解,或者以講數事談神話的方式舉例,旁敲側擊地點化。591看小說網
至于煉形煉命涉及到方法,步驟,火候時機等因素,“差毫發不結丹”,所以稱為“命靠師傳”。
因此,道家追求即世成道,所以更重視性命雙修。佛家追求超脫、轉世輪回,所以獨重修性。
在自在萬象門中,長老陳履安是佛道雙修,營造四子中的諸葛昀,則是先學佛后入道。
有人會問了那可以說道門比佛家或儒學等更高明嗎?
話也不是這樣說的。
佛理中有一句話——八萬四千法門,皆可成佛。
如果把目標定在山頂,那任何修行之道都好比爬山,所有正牌正派的法門就像是四面八方各個方向上地貌不同的路徑,任何一條皆可登頂,有難易快慢之別,并無高下之分。
選擇修行路徑,切忌有極重的分別心,認為只此一途,別法都不行,甚至為此互相傾軋打壓。
另外切忌昏沉。
有些人分別心倒是不重,但又不是智慧很高后消除了,而是迷糊和昏沉,認為修習哪個門道都成,或者妄想盡量兼容并包。
關鍵在于根據自身的根器選擇適合的法門。
以佛家為例,上根之人適合禪宗。
禪宗講求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當下頓悟、明心見性,對根器的要求極高,想當年六祖惠能大字不識一個,只聽一遍《金剛經》即可開悟。
對俗世眾人,如果在紅塵煉心的世俗中連人情世故都搞不掂、混不出模樣的話,學禪不是開悟,而是自誤。
天性淳樸之人,可以選擇凈土宗。
凈土宗簡單易行,只需念佛就行,但其“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只是提倡眾生念佛的方便法門,如果真有普世之道,佛祖何必辛辛苦苦講法四十九年,留下無數法門呢?
通過念佛號收攝雜念,感應佛陀愿力,得進凈土世界的,需要是生性敦厚之人,學識廣博聰慧但“知見障”很深的就難以找到那種狀態。
密宗的修行極為復雜,喜歡神秘文化又對繁復事物有興趣且不差錢的師兄比較適合修密。
人的個性差別極大,改變幾不可能,需要找對合適自己的緣法。
而且,即便是普度眾生的佛門,即便佛祖神通廣大慈悲為懷,世上受苦之人仍多,仍有四件事是佛菩薩們“做不到”的。
第一,因果不可改。自因自果,別人不能代替。
第二,智慧不可賜。任何人要開智慧,離不開自身的磨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