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出所料,走出七八里地后,又有兩名魔修強者率隊從前方和側后包抄上來。
這次是前來接應的牛山大師和愚山大師領僧兵上前抵擋。
牛山大師一顆光頭锃光瓦亮,眼如銅鈴,大耳垂肩,雙手分握臉盆大小的一對龍鳳雙環,兩只大袖飄飄,足不點地御風而行。
牛山大師脾氣暴躁、性如烈火,見了魔修,不由分說,距離還有幾十丈遠近時,揚手一只龍環就脫手甩出。
鋼環發出尖厲刺耳的嘯聲,速度并不快,但沿途空氣被摩擦得連續爆起耀眼不絕的流光火花,環上有兩根閃亮的尖刺,一路翻滾,如張牙舞爪的火牛頭飛襲向前,聲勢驚人。
前方來的是罡魔門長老車厘子,見迎上的是牛山大師,心里暗暗叫苦。他倒不是在實力上懼怕牛山,但此僧出了名的作風硬朗兇悍,慣于以傷換傷,極為難纏,魔修遇上了都是先頭疼三分。
那也只能硬著頭皮上。
車厘子不喜也不善近戰,遠遠就祭出了法寶,一面圓盾滴溜溜飛出,從正面頂上了龍環。
猶如平地炸起一聲旱天雷,雙方人馬中的普通高手全都一時失聰,耳中嗡嗡作響,視力模糊。
鋼環和圓盾蹭在一起高速對撞,大蓬的火花四濺,并發出貓爪撓玻璃令人心浮氣虧牙酸的討厭噪音,路兩邊數塊一人多高的山巖轟然四分五裂。
牛山哼了一聲,鼻中兩股白氣噴出,凌空邁步,繼續前行,陡然間抬手,右手鳳環揮出,只聽當當當響聲不斷,有的清脆似鈴響,有的沉悶如鼓聲,有的顫抖像箏音。
原來是車厘子在以盾迎擊的同時,暗中放出了十數支飛劍偷襲牛山。
車厘子的御劍術另有神妙,空中不見蹤跡,在臨到牛山身前才驀然現出形體,長短和大小與厚重不一,從前后左右四面八方攢刺而來,上方都有兩支,還有一支居然是從地下攻上。
牛山右手執環上下翻飛,左手僧衣大袖忽長忽短,靈動非常,以流云水袖撥打飛劍。
兩人僵持在一處,翻翻滾滾,從路中間打到山上,又從山上斗到了空中,其余魔修和僧兵這才能對沖到一起搏殺。
車隊后方,愚山大師騰身浮起。
愚山大師看上去年紀老邁,白眉白須各有一寸多長,滿臉皺紋如枯樹之皮,雙目微閉,嘴角下垂,一副心事重重、愁眉苦臉的樣子。
但待他跌珈盤坐之式即成,馬上變換顯出寶相莊嚴的金剛相,左手捏如意寶珠,右手結施無畏印,身后長出十六只手臂,整體呈現出不多見的十八臂佛像狀,多出的手臂分別拿著輪、劍、弓、箭、斧、繩、杵、針、鉤、索、鈴、尺、叉、塔、笏、傘。
愚山大師修的是佛門中的“密跡金剛神通”,盡管還未臻化境極致,業已達成了小圓滿之境,伏魔降鬼,戰績彪炳。
他的對手也不是好相與的,乃是鬼魔宗長老鬼推磨,自號“滾地金龍”,以一套自創的“地躺”身法和“推磨”術法在魔修強手中稱雄。
愚山大師施展密跡金剛法,從背后升起金黃色的一個半圓光輪,并有光暈散出,籠罩向鬼推磨,與此同時,手臂中的各種法器輪番飛起,接二連三打向對手。
鬼推磨也飛上半空,就勢伏身一倒,周身漾出暗金光芒,是一種古銅之色,有奇異的金屬光澤閃耀,身形如游龍一般竄騰翻滾,似海中蛟龍戲水,極為靈動,在交替攻擊過來的法器縫隙中穿行。同時,“龍身”帶起的暗金氣息層層包裹,意欲擊落或磨損愚山的法器。
黃金光暈和暗金光芒交相閃爍,互相侵蝕消耗,鬼推磨的滾地龍形身法在愚山起伏升落的十六般法器中閃退趨避,兩人展開激戰。
慕晦明眼中精芒一閃,心頭微微一沉,魔修這次來的都不是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