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王若離帶著于老、方小木以及一干護衛,返回了荊陽城。
臨近年關,王天洋越發忙了,經常聚集城中王家各行的掌事掌柜議事,會見各層的名流要人,以及其他門閥的負責管事,每日里早出晚歸。
隨著年歲漸長,修為日深,不知不覺中,王若離漸漸察覺到,府中的管家、仆役、婢女,對自己除了出于少爺的尊敬,似乎還多了一層敬畏。甚至父親的幾房夫人與自己的說話,也顯得用心許多,不再是以前那般看待小孩子的眼神。
王若離第二次看到自己的妹妹,王若冰,上次見著還是她在襁褓之中的時候。
此時的王若冰已是個小姑娘,長得冰雪可愛,一雙大眼睛水汪汪的,仿佛能滴出水來。王若冰過完年就七歲了,而王若離則十八了,算是及冠成年了。
三十年夜,王天洋回來的時候,有些悶悶不樂。
王若離不禁問道:“父親,發生何事了?”
“哼!謝家打得一手好算盤。”王天洋言語氣氣地道,“謝家想要栽培謝靈韞,這本無可厚非,只是這年都還沒過,便把她送進了荊襄學宮,未免有些操之過急了吧!”
“父親何必生氣,孩兒相信緣由天定。”王若離并不上心,勸慰道,“謝家此舉,日后自會悔其所為。”
“離兒,你有此心,父親也算稍稍心安!”王天洋心里還是有些不快,“走,我們吃年夜飯去。”
當晚,王天洋一家圍著圓桌,一團和氣地吃著年夜飯,席間更是笑聲不斷。
妹妹王若冰似乎有點怕生,見到王若離,總是躲躲閃閃的,只是挨在她的娘親背后,怯生生地叫了幾聲哥哥,不過,王若冰倒是與方小木玩得投趣。
方小木今年十一,在王若冰面前儼然一副小姐姐的模樣。看著兩人走得親近,王若離心下放寬,希望著驟逢家庭變故的方小木,可以在王家安頓下來,不至于童年苦頓。
開春三月,天氣晴好。
雖然荊襄國地處南方,不會下雪,不過依然處處透著一股萬物復蘇,新芽拔翠的感覺。
王若離隨著王天洋一道,來到了荊襄國國都荊都城。
說起來,這還是王若離第一次到荊都城。
荊都城身為一國之都,果然遠非其他城池可以比擬,規模宏大,繁華似錦,是荊襄國當之無愧的第一城!
街上行人雖多,卻不紊亂,不時還有一批批持劍披甲的軍士列隊巡視,想來應是近期的族比大會,使得各個世家的分支子弟涌入荊都,給荊都帶來了大量的外來人口。
除了王家即將開展的族比大會,同為三大世家的司馬家、謝家,也在這個時候舉行族比。
王家以城鎮轄區作為分支的區分標志,比如居于柳林鎮的所有王家支脈,便是柳林分支;居于荊陽城的所有王家支脈,就是荊陽分支,而居于荊陽城中的王家子弟,除了王天洋一家,還有另外的其他七家族人,只是王天洋風頭太盛,蓋過了所有人,所以平時別人一提荊陽王家,想到的只有王天洋。因此,像這樣八家居于荊陽城的王家族人,在族比大會期間統一歸為荊陽分支。
累計下來,此次參與族比大會的分支數量,總共達到了193個。
至于參加族比大會的王家子弟,需要符合年歲在25歲及以下,饒是如此,本次報名參與族比大會測試的王家子弟,還是達到了六百多人。
次日清早,王若離跟著父親于老等人來到了王家大校場。
這個大校場,縱橫有逾十丈,四面筑著階梯高臺,上設席位,以做觀禮之用。平日里,王家多用于操練護衛、馳馬賽技、比試對斗。
但見此時的大校場,四周旌旗招展,顯得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王若離等人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