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偶題二首》之二云:“清月依微香露輕,曲房小院多逢迎。春叢定見饒棲鳥,飲罷莫持紅燭行。”清月下淡淡的幽香氤氳,伴著朦朧的醉意,穿行在曲房小院的夜色中,心為這天地所“打濕”。
真是夜來一片名香,與月熏魄。“飲罷莫持紅燭行”,這一句最具勝義,不要以光打擾這清幽闃寂,不要嚇走這輕輕浮動的香影。
醉意中這香影,在詩人的心目中,是天地間最美的景致,最動人心魄的力量。
王安石有詩云:“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這暗香浸潤著人的心靈。
玉瓚喜愛這樣的境界,并非出于對香的喜愛,而是推崇一種清香四溢的精神境界,一種人格風標。
“竹光浮硯春云活,花氣熏衣午夢輕”,所謂“煙靄濕我衣”,“山翠落幽襟”云云。
包含的意韻是:她的生命在這清凈悠遠的境界中融化了,提升了,她的心靈隨著這縷縷不絕的馨香起伏,盤旋。
衣香人影太匆匆,心靈也在這暗香中浮動。
道德至上主義者說:好香用以熏德。
而藝術家說:佳藝用來熏心。
禪門有語道:“野花香滿路,幽鳥不知春。”此之謂也。
玉瓚看著眼前奇異的景象,雖是大開眼界,但并不覺得陌生害怕。
從前鐘情大士也是居住在這離恨天之上,居住在赤霞宮,掌管風雨山川河流的神仙,在水君手下當差,是個副將,統領水軍行云布雨之事。
離恨天上的玉宮里有一條規矩,說是做神仙需得滅七情六欲,那些修煉來的仙人自是很難,因他們是違背了天地萬物自然的造化生長,所以得用滅去情欲來補償。
鐘情大士原本是天生的靈力,原本在天地混沌初開之時,化身于滄海之端的靈虛山,并非從凡間修煉而來,不用付出代價償還宇宙。
所以可以談情說愛,娶妻生子。誰知這鐘情大士還是個對情始終如一的人。
一日靈河岸邊燃氣熊熊大火,鐘情大士正在赤霞宮內批注道家的《悟真篇》,聽聞此事迅速趕來相救,一頭赤焰獸正撲騰著,意欲逃出火海,張開它那血盆大口,盤旋,口中不時地噴出火焰……
盤旋一陣又飛到不遠處繼續噴火……以備出逃。
重重火海之后來至一座石牌坊下吐火想要阻斷追擊者的去路。
恰巧靈露仙草在此柱之下修煉,便自損靈力幻化成人形與之抵抗,她知道以自己薄弱的功力,無非是以卵擊石。
但殿內哀聲一片,她只得用盡全力拼命守護,也是一個考驗的好機會。
她想要去行宮中喊一個水神來救,無奈火勢兇猛擋住去路,或可以自己拖延住火獸,以免它噴更多的火。
正欲揮劍之時,只見火的那端有一個青衣神仙在同她喊話,因火勢兇猛,全染聽不到。
焦灼之時,一個英氣少年踏浪而來,半空中紫色的繡鞋踏著云浪,驀然落地對她說道:“走開!你不是水神,為何還不速速離開。”
“你是?”
“遇火之時你要做的是去叫水神,而不是自己抵擋,否則這天宮水神何用?速速避讓!”
茫茫火海之上,一個綠衣少年,翩翩起舞,隨著那雙紫色繡著圖案的鞋一起,懸于烈火之上,像是火刑一般。只見那少年吹奏著長笛,笛音繚繞著四海,云海之中笛音繚繞,那其實是招雨的笛。
將離恨天之下的河水喚醒,洶涌的河水如同瀑布一樣從天上傾瀉而下,火勢略有延緩。
那綠衣少年只顧吹奏笛音,卻未曾想到用靈力護體,便被淋濕。
靈露見狀,便想用這一百年所修的靈力為他護體,以免他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