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天地初開,輕而輕者化為天,重而濁者化為地。
九天之上,是為天界,天界乃是諸位仙人的住所,所謂仙人,翻手便可一手遮天,覆手便可以呼風(fēng)喚雨,一念生,一念滅,玩轉(zhuǎn)生死只在一念之間。
而蒼穹之下是為凡界,凡界孕育萬物,有可以一掌開山的凡人修士,有可以力拔山河的妖獸,有可以僅僅憑借強(qiáng)橫肉身稱霸一方的武夫,也有渡過雷劫,羽化飛升的凡夫俗子。
至于這凡界之下,對其所知的人甚少,傳言地界乃是魔族所盤踞之地,但是人族幾乎對其一無所知,因為真正能接觸到那個層面的不是天界仙人,就是死后的亡靈才能進(jìn)入地界。
天地初開后,混沌分離,但也并非完全分離,天界之中就有一個厚重而且渾濁的,地界之中也有一個清澈而輕盈的,它們分別位于天界和地界的最深處。經(jīng)過萬年天地的孕養(yǎng),他們各自化作一把飛劍,天界的黑劍叫做黑魘,地界的白劍叫做流蘇,對于這兩把劍的存在,只有天界的圣人和半圣級別的人才能夠知曉,至于地界的魔族對于此事的知曉情況,那就不得而知了。
突然有一日,江河之水逆流,海水倒灌入江河,三山五岳都在顫抖,地面之上更是出現(xiàn)了寬達(dá)幾千米的裂痕,諸天之云皆垂,四海之水皆立。人間如同世界末日一般,凡界億萬生靈惶恐不安,突然有一柄白劍破土而出沖出地面,與此同時,九天之上之中同時有一柄黑劍直墜青云,迅速下墜,以流星之勢下降。
很快黑劍與白劍相撞,兩柄劍劍鋒相對,黑劍縈繞著層層黑氣,給人以一種威嚴(yán)和壓迫之感。白劍閃爍著銀白光芒,光芒柔和,白劍宛若一個溫文爾雅的君子。
不周山乃是四海八荒第一高山,位于凡界最中央,乃是撐開天地的擎天之柱。兩柄飛劍最終于不周山交鋒,最開始,黑劍只是稍微占據(jù)上風(fēng),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優(yōu)勢被無限放大,過了兩天,黑劍越戰(zhàn)越猛,反觀白劍,白劍不僅僅展現(xiàn)出了頹勢,劍鋒之上更是布滿累累傷痕。
再經(jīng)過了幾個時辰,黑劍完全碾壓了白劍,黑劍直接斬斷了白劍的大半個劍身,只剩下了半截劍柄和一小段劍。
此時大地之下發(fā)出巨大異動,地面不停起伏,似乎有什么要沖出地面,但是,穹頂之上,六道光芒迅速下墜,轉(zhuǎn)瞬間便來到了黑劍白劍交鋒的不周山,此時蠕動的地面平息了下來,不周山巔的六道光芒最終化為人形,分別是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接引,準(zhǔn)提,女媧。
六位圣人將黑劍白劍團(tuán)團(tuán)圍住,但是黑劍氣勢依舊不減,連退卻之意都沒有,堂堂六位圣人,似乎對它來說沒有威脅一般,黑劍打飛白劍,接著與六位圣人纏斗在一起。
怪不得見到六位圣人卻不退卻,原來這黑劍真的有強(qiáng)橫的實力,不僅和六位圣人聯(lián)手白劍戰(zhàn)的難解難分,似乎還有占據(jù)上風(fēng)的苗頭,六位圣人自然也發(fā)覺了不妙,但是他們似乎沒有退路可言。他們在天界呆了那么久,自然知道黑劍的實力,若是讓他遁走了,那么三界必然遭受一場巨大的浩劫。
此時地面似乎再次躁動了起來,那個東西又一次想要沖出地面,但是卻又什么東西束縛著他。不周山巔的圣人早已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但是他們都已經(jīng)自顧不暇,又怎么能顧得了這一方呢。
底下的東西還在奮力掙扎,就在快要沖出地面時,它突然又縮回了地下,因為他感受到了恐懼的存在,就在此時六位圣人也由悲轉(zhuǎn)喜,天門大開,天界至圣鴻鈞老祖從天門走出來,看著眼前的景象,并沒有急于出手。黑劍頭一次感到了畏懼,想要向遠(yuǎn)處逃遁,然而此時為時已晚,鴻鈞老祖拂塵一揮,黑劍后半個劍身直接化為碎片,散落各處。
黑劍見大勢已去,卻仍然想做最后的頑抗,黑劍拼盡最后一絲靈力沖出六位圣人的包圍,幾位圣人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