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是趙國真正的末日。
趙嘉正是知道這點,才提前與廉頗溝通,更在殿內積極言戰。
大戰來臨,趙國也必須摒棄所有聲音,無論朝堂還是民間,都要為戰爭服務。
故此,那些言和的論調,必須被徹底打壓。
為了此事,趙嘉甚至不惜鋒芒畢露,得罪位高權重的趙國大夫。
看著眾人不斷變幻的臉色,趙嘉忽然面向趙王,雙手抱拳單膝跪地。
他臉色堅定的說道:“王父,面對燕國入侵,趙國可敗而不可懼。”
“縱然趙國不敵落敗,然只要民心尚在,趙國定能崛起,其余諸國也不會坐視燕國獨大。”
“若畏縮不敢戰,反而主動割地求和,則軍失戰心、國失民心矣。”
“且九年前雖有長平之敗,然趙闔國上下,皆懷激憤敢戰之心。”
“此次燕軍來犯,只要王父振臂一呼,趙人必然應者如云。”
“燕軍雖眾,亦如土崩瓦狗,不足為懼矣。”
“若破燕軍,趙國必然聲威大震,才能真正從九年前大敗中走出,方有中興之望啊。”
“孫兒不才,愿提三尺青峰,上陣殺盡燕人。”
“若敗,愿馬革裹尸還!”
趙嘉一番話,使得趙國大夫滿臉羞愧,趙國將領更是熱血上涌,戰意澎湃。
“我等不才,愿提三尺青峰,上陣殺盡燕人。”
“若敗,愿馬革裹尸還!”
到了這個時候,廉頗終于不再沉默。
他上前說道:“王上,燕國來犯,我趙人上下同心,此戰必勝。”
“若不勝,廉頗愿提頭來見!”
其余將領聞言,也都齊聲喊道:“若不勝,我等愿提頭來見!”
九年時間,趙人壓抑了太久。
諸國都以為,經歷過長平大敗的趙國,將會變得一蹶不振,軟弱可欺。
然而,趙人心中都燃燒著熊熊火焰。
他們需要勝利,渴望勝利,想要獲得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宣告趙人的不屈。
故,此次面對燕國傾力來犯,趙國必須應戰。
不戰,對內則失民心,對外則失去威懾力,再也無緣爭奪天下。
正如趙嘉所說那般。
趙國只有經歷大勝,才能真正從長平之敗中走出,才能真正開始中興。
“鏘!”
已經五十多歲的趙王,經歷長平大敗以后,早就沒有了以往的雄心壯志。
然而,當他看到諸將紛紛請戰的場景,仍然感覺體內熱血沸騰。
趙王猛然拔出放在旁邊的長劍,起身厲喝:“此戰,由上將軍廉頗全權指揮,舉國備戰,再有言和者,斬!”
“寡人坐鎮邯鄲,與趙國同生共死!”
趙國文臣看到趙國決心,當即收了其他想法,也都紛紛出言應和:“愿與趙國同生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