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海核聚變試驗場,地下三十米處。
實驗室里,所有人穿著雪白的操作服正襟危坐在自己的崗位,臉都繃得很緊,因為他們都知道,這并不是一次普通的測試。
小聲的報數聲在這個指揮平臺上輕聲傳遞著,就好像在傳遞一個新生的嬰兒一樣謹慎和細心。
這是一次試運行。
接近實戰的試運行。
孫浩在指揮室里站得筆直,看著屏幕上滾動的各項指標,那些指標對于普通人來說雜亂無章如同天書,但是對于孫浩來說卻好像是自己孩子的體溫和脈搏,每一個細節都幾乎刻死在自己的記憶中。
就目前來說,一切指標良好穩定。
“報告總指揮,一切指標正常。”操作員抬頭在通訊器中提醒。
孫浩頷首,關于核聚變的試驗,再如何謹慎都不不為過,每個操作員觀察員手中都有一票否決權,任何一個認為試驗有風險,這個實驗就沒有辦法進行下去。
當然,孫浩手中的是通過權。
就算所有人都開口,沒有他的命令,也沒有人敢進行點火試驗。
因為除了孫浩自己,沒有人能夠承擔失敗的責任。
孫浩也承擔不起,但是他不來抗,就沒有人來扛了。
“試驗開始。”孫浩沉聲說道。
“點火倒計時。”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零。”
隨著孫浩倒計時的結束,他伸手按下了那個點火按鈕,然后向順時針旋轉了九十度。
這是一個防呆設計,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核聚變的點火按鈕依然和五十年前沒有什么兩樣,機械傳動,甚至需要相當大的力氣,才能夠將將那個紅色的按鈕按下去,然后再進行旋轉。
這當然不是因為工程組沒錢,核聚變試驗大概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差錢的實驗之一了,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人類的未來。 因為下命令這個東西需要實感,不能像是虛擬的平板按鈕一樣,就像在玻璃上輕輕一點,就有十幾枚核導彈沖天而起,這樣的話世界會距離毀滅近上那么幾分鐘。
所以說有些按鈕注定是傻大黑粗的,是需要絕對可靠,并且絕對不會誤操作的。
比如核導彈的發射,比如說核聚變實驗的點火。
而在實驗室前方三百米處的地下,那個巨大的超導電磁線圈中已經灌注滿了澎湃的電力,他們將強大的電磁抑制場,然后將那個足有一億攝氏度的超高溫等離子氣團給束縛在那里,然后產生聚變反應,釋放出更多的熱量。
簡單來說,進行聚變反應只有兩個難點,其一就是溫度,其二就是固定。
是的,溫度意味著你要將物體加熱到一億攝氏度,這是聚變發生的條件。
然后你需要將聚變的氣團或者說火球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這是可控聚變的條件。
前者通過了激光點火事先,高度聚焦的激光束可以滿足加熱的需求,而后者,便是傳說中的托克馬克裝置,簡單來說就是電磁場限制系統。
這兩個理論人類已經提出來很久了,所以才會有核聚變只需要五十年就能夠實現的天真幻想。
但是現實總是冰冷而殘酷的。
而今天就是又一次常識。
鏡海試驗場目前使用的聚變原料依然是氘和氚,氫的同位素,與氫,或者說氕的區別只在于原子核內的中子數,只需要從海水中就能夠提取,算是相對比較充沛而廉價核聚變原料,缺點就是中子釋放過多,而中子釋放,就是傳統意義上的核輻射。
氘和氚依舊是無色的氣體,但是被帶上電之后,經過旋轉,很快托克馬克裝置的中心匯聚,隨后數十道激光發生裝置同樣準備就緒,放射出耀眼的白色光芒。
實驗室中的每個人都盯著屏